
【机】 Bessemer converter; convertor
柏思麦转炉(Bessemer Converter)是19世纪中期由英国工程师亨利·贝塞麦(Henry Bessemer)发明的炼钢设备,其英文名称源于发明者姓氏。该设备通过向熔融生铁中吹入空气,利用氧化反应去除杂质(如碳、硅、锰等),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钢生产,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突破。
从冶金学角度,柏思麦转炉采用酸性耐火材料衬砌炉体,通过底部风眼注入高压空气,使铁水中的杂质氧化生成炉渣。此工艺可将炼钢时间从数周缩短至30分钟,首次实现钢材的工业化连续生产。据《大英百科全书》记载,该技术使英国钢铁产量在1856-1870年间增长超过300%,直接推动铁路、船舶和建筑业的快速发展。
现代冶金史研究指出,柏思麦法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处理高磷铁矿,后被碱性转炉法取代。但其核心原理仍影响着当代氧气顶吹转炉(BOF)技术。美国金属学会(ASM International)将其列为"改变人类文明的20项材料技术"之首,相关技术细节可参考《冶金工程手册》(第9版,剑桥大学出版社)。
“柏思麦转炉”是钢铁冶炼中的一种设备,主要用于炼钢过程。以下是综合搜索结果的解释:
基本定义
柏思麦转炉(Bessemer converter)是一种通过吹入空气氧化杂质来炼钢的装置,属于转炉的一种。它常与感应电炉、平炉并列使用,用于制造熔钢,再浇铸成钢铸品。
功能与特点
名称来源
“柏思麦”是英文“Bessemer”的音译,源自19世纪英国工程师亨利·贝塞麦(Henry Bessemer),他发明了该炼钢法。
应用场景
常见于早期工业化炼钢,尤其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碳素钢,但因技术限制(如无法有效除磷),后期逐渐被其他炼钢法取代。
如需更详细的技术参数或历史背景,建议查阅冶金学专业文献或工业史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