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memory access port
【计】 memory access; storage access
discrepancy; in and out
存储器存取出入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核心操作流程,其概念可分解为三个技术层级:
存储器(Memory) 指计算机系统中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的物理/逻辑设备,包含RAM、ROM、Cache等类型。根据《计算机组成与设计》(Patterson & Hennessy,2023版)的定义,存储器通过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与CPU建立物理连接,实现二进制信息的保存与调用。
存取(Access) 包含"存"(Write)与"取"(Read)两个操作方向。IEEE标准术语库(IEEE Std 610.12-1990)明确该过程涉及时钟周期控制、地址译码器激活、读写放大器协同工作等电子工程机制,平均存取时间(Access Time)是衡量存储器性能的关键参数。
出入(I/O Transfer) 特指存储器与外部设备间的数据传输,遵循DMA(直接内存访问)协议规范。根据ACM计算机系统评论期刊(2024年第3期)的论述,现代计算机通过内存控制器实现突发传输(Burst Transfer)和交错存取(Interleaving Access)等优化技术,最高可达PCIe 5.0规范的128GT/s传输速率。
该术语完整描述信息从输入设备→内存存储→CPU处理→输出设备的流动过程,构成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核心数据通路。在硬件实现层面涉及DRAM刷新周期、SRAM静态存储、NAND闪存电荷俘获等半导体物理特性。
“存储器存取出入”是计算机系统中描述数据在存储器中操作过程的术语,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指计算机对存储器进行数据读取(Read)和写入(Write)的操作:
指数据在存储器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流动方向:
存取操作依赖三类总线协同工作:
存取速度和出入效率直接影响系统性能:
“存储器存取出入”涵盖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中的读写动作(存取)以及数据与外界交互的方向(出入),是计算机运行的基础机制。其过程通过硬件总线与控制器实现,效率直接关联系统整体性能。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