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btangent
在汉英词典框架下,"次切距"(subtangent distance)是解析几何中的专业术语,指曲线上某点的切线与x轴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该概念与"次法距"(subnormal)共同构成微分几何的基础测量参数。
根据《数学大辞典》(高等教育出版社)定义,次切距计算公式为: $$ text{Subtangent} = frac{y}{frac{dy}{dx}} $$ 其中$y$为点坐标纵轴值,$frac{dy}{dx}$表示该点处导数。该量值在工程制图、天体轨道计算等领域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牛津数学词典(Oxford Mathematics Dictionary)第6版第483页对此有详细推导过程说明。
需要说明,次切距与次法距存在几何关联性:两者分别对应切线方程与法线方程在坐标轴上的投影长度差异。美国数学学会(AMS)官网的《微分几何术语标准》中,将该量值归类为曲线局部性质描述参数。
次切距(subtangent)是微积分中的一个几何概念,指曲线上某一点处切线与该点垂线在横坐标轴(如x轴)上的水平距离。
几何定义
对于曲线 ( y = f(x) ),在点 ( P(x_0, y_0) ) 处的切线方程为:
[
y = f'(x_0)(x - x_0) + y_0
]
当切线交于x轴时(( y=0 )),交点横坐标为:
[
x = x_0 - frac{y_0}{f'(x_0)}
]
次切距即为该交点与切点垂足 ( x_0 ) 的距离,公式为:
[
text{次切距} = left| frac{y_0}{f'(x_0)} right|
]
几何意义
次切距反映了曲线在该点的切线相对于x轴的“延伸长度”,与切点垂线共同构成直角三角形,用于分析曲线局部性质。
若曲线为抛物线 ( y = x ),在点 ( (2,4) ) 处,导数 ( f'(2) = 4 ),则次切距为: [ left| frac{4}{4} right| = 1 ] 即x轴上垂足(2,0)到切线与x轴交点(1,0)的距离为1。
如需更直观的图示,可参考数学分析教材中的“次切距与切线关系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