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magnetized; magnetizing
magnetization
【医】 magnetization
磁化(Magnetization)指物质在外加磁场作用下获得磁性特性的物理过程。从汉英词典角度,"磁化的"对应英文术语为"magnetized",其核心含义是材料内部磁矩有序排列形成宏观磁性。以下从科学定义、作用机制及应用场景展开分析:
1. 科学定义与物理原理
当铁磁性材料(如铁、镍、钴)暴露于外部磁场时,材料内部原本无序排列的磁畴(magnetic domains)会沿磁场方向重新定向。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初始磁化阶段、急剧磁化阶段和磁饱和阶段。根据《现代物理学术语辞典》,磁化强度(M)的数学表达式为:
$$ M = frac{sum mu_i}{V} $$
其中μ_i表示微观磁矩,V为材料体积。
2. 工程应用实例
• 电磁铁:通过线圈通电产生可控磁场
• 数据存储:硬盘磁介质的有序排列实现信息编码
• 医疗设备:MRI利用超导磁体产生强磁场
• 工业分选:磁选机分离磁性/非磁性物质
3. 材料分类标准
依据《材料物理学》分类标准,材料磁化特性可分为:
该解释参考剑桥大学出版社《凝聚态物理导论》(ISBN 978-0521370806)及美国物理学会《磁学专业术语指南》。具体实验数据可查阅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GB/T 9637-2001《磁性材料分类标准》。
磁化是指原本不具有磁性的物体(尤其是铁磁性物质)在外加磁场或电流作用下获得磁性的过程。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原理
材料内部存在许多微小磁畴(磁矩排列一致的区域),未磁化时各磁畴方向杂乱,磁性相互抵消。当施加外部磁场时,磁畴逐渐转向与外场方向一致,整体表现出磁性。这一过程仅改变微观粒子的排列方式,属于物理变化而非化学反应。
适用材料
主要针对铁磁性物质,如铁、钴、镍及其合金(如硅钢、软铁)。这些材料磁化后易保留较强磁性,常用于电磁铁、变压器等设备的铁芯。
磁化方法
应用与现象
磁化后的物体会吸引铁屑等磁性物质,例如钢针接触磁铁后能指南北。自然界中,火山岩冷却时受地磁场作用形成的剩磁,可用于研究地质历史。
若需进一步了解磁畴动态变化或具体技术实现,可参考物理学教材或电磁学实验手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