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chlorothalonil
中文术语:百菌清
英文对应:Chlorothalonil
化学分类:有机氯类广谱杀菌剂
分子式:$ce{C8Cl4N2}$
CAS号:1897-45-6
百菌清是一种非内吸性保护性杀菌剂,通过破坏真菌细胞膜功能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广泛用于防治农作物真菌病害。其英文名“Chlorothalonil”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命名,源自化学结构特征(含氯苯环和腈基)。
百菌清适用于蔬菜、果树、茶叶等作物,防治霜霉病、炭疽病、叶斑病等病害,持效期长且不易产生抗药性(参考:农药登记公告)。
Chlorothalonil is classified as a "protectant fungicide" with multi-site activity, recommended for foliar application to control pathogens in over 100 crops (FAO Specification: CP/15) .
属性 | 参数值 |
---|---|
外观 | 白色结晶粉末 |
溶解度 | 水:0.6 mg/L (25°C) |
熔点 | 250-251°C |
稳定性 | 对酸、碱、紫外线稳定 |
根据EPA评估,百菌清对水生生物剧毒,禁止在水源保护区使用;欧盟于2019年撤销登记(Reg. (EC) No 1107/2009),因潜在生态累积风险。
术语来源: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中国农药通用名称标准(GB 4839-2009)。
百菌清是一种广谱保护性杀菌剂,主要用于预防植物真菌性病害。以下从多个维度对其特性、作用机制及使用要点进行详细解析:
百菌清(Chlorothalonil),化学名称为四氯间苯二腈(化学式:$C_8Cl_4N_2$,分子量265.91),纯品为白色结晶,工业品略带刺激性气味,熔点250~251℃,沸点350℃,微溶于水,对酸、碱和紫外线稳定。
其通过结合真菌细胞中的三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破坏含半胱氨酸的蛋白质活性,干扰真菌代谢,导致细胞死亡。由于无内吸传导性,仅作用于植物表面,因此需均匀喷洒形成保护膜。
与多菌灵相比,百菌清无治疗作用且不内吸,但持效期更长;多菌灵可抑制菌丝生长,具有治疗功能。
百菌清是病害预防的优选,正确使用时需注意施药时机、覆盖均匀性及环境安全。实际应用中可参考具体作物病害的推荐浓度(如水稻稻瘟病用75%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