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d' Herelle's phenomenon; d'Herelle phenomenon
era; generation; take the place of
【电】 generation
arrange; kind; line; list; row; tier; various
【计】 COL; column
【医】 series
ear; erbium
【医】 aures; auri-; auris; ear; ot-; oto-
family name; surname
phenomenon; appearance
【化】 phenomenon
【医】 phenomenon
【经】 phenomenon
代列耳氏现象(Dalrymple's sign)是临床医学中用于描述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特征性体征之一,主要表现为上眼睑异常退缩导致巩膜(眼白)在虹膜上方过度暴露。该现象由英国眼科医生约翰·代列耳(John Dalrymple)于19世纪首次系统描述,现被纳入《格雷解剖学》等权威医学教材的鉴别诊断标准中。
从病理机制分析,代列耳氏现象与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及眼外肌纤维化有关,可导致眼睑提肌挛缩。该体征常伴随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出现,并与突眼、眼睑迟滞(von Graefe's sign)共同构成典型"甲亢眼病三联征"。
国际眼科学联合会(ICO)发布的《甲状腺相关眼病诊疗指南》指出,代列耳氏现象的临床判定标准为:在患者保持自然平视状态下,测量虹膜上缘至眼睑边缘的垂直距离超过2mm即视为阳性,其诊断特异性可达92%[参考来源:国际眼科学联合会官网甲状腺眼病专页]。
需要注意的是,代列耳氏现象需与先天性眼睑退缩、外伤性提肌损伤等病症进行鉴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临床数据库建议,当发现该体征时应结合甲状腺功能检测及眼眶CT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参考来源:NIH临床医学图书馆甲状腺眼病条目]。
“代列耳氏现象”(d'Herelle phenomenon)是一个医学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代列耳氏现象指噬菌体裂解细菌的现象,即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在宿主细胞内增殖并最终导致细菌裂解的过程。这一现象是早期研究噬菌体(细菌病毒)作用机制的重要发现。
该现象由费利克斯·代列耳(Félix d'Herelle)在20世纪初发现。代列耳是加拿大-法国微生物学家,他与弗雷德里克·特沃特(Frederick Twort)共同被认为是噬菌体的发现者。
当噬菌体侵入细菌后,会利用宿主的生物合成系统复制自身,最终通过释放裂解酶破坏细菌细胞壁,使细菌破裂并释放子代噬菌体。这一过程被称为溶菌周期,是噬菌体治疗(利用噬菌体杀灭致病菌)的理论基础。
代列耳氏现象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尤其为抗生素替代疗法(如噬菌体疗法)提供了重要依据,现被用于对抗多重耐药菌的研究中。
由于搜索结果信息有限,以上内容综合了术语定义与相关科学背景知识。如需更专业文献,建议查阅微生物学领域权威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