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diphtherial; diphtheric; diphtheritic
白喉(Diphtheria)是由白喉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影响咽喉和鼻腔黏膜,典型症状为咽喉部灰白色假膜形成。该病通过飞沫或接触感染者分泌物传播,潜伏期通常为2-5天。
白喉的病原体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其产生的毒素可导致心肌炎、神经麻痹等严重并发症。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列为疫苗可预防疾病,全球通过普及百白破疫苗(DTP)已大幅降低发病率[来源:WHO官网]。
典型症状包括咽痛、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严重时出现“牛颈”体征。实验室诊断依赖咽拭子培养和毒素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可提高准确性[来源:美国CDC官网]。
早期注射白喉抗毒素(DAT)是治疗关键,同时需配合抗生素如青霉素或红霉素。预防以疫苗接种为主,WHO推荐儿童在6周龄开始接种三剂基础疫苗[来源:Mayo Clinic]。
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学名: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乙类法定传染病。其核心特征为咽、喉、鼻等部位形成灰白色伪膜,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和潜在并发症。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解释:
白喉杆菌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该菌分泌的外毒素是致病关键,会破坏黏膜细胞,导致纤维蛋白渗出并形成难以剥离的假膜。毒素吸收后可引发全身性损害。
毒素可侵犯心肌和神经系统,导致中毒性心肌炎(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衰)和周围神经麻痹(如吞咽困难、眼睑下垂)。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循环衰竭或呼吸衰竭。
早期使用抗毒素血清和抗生素(如青霉素)可降低死亡率。未经治疗的重症患者死亡率可达50%,及时干预后降至5%以下。
白喉以局部假膜和全身中毒为特征,曾是高致死率的儿童疾病,现因疫苗接种已显著减少。若出现疑似症状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