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pnagus diphtheriae
diphtheria
【医】 diphtheria; diphtheria sore-throat; diphtheritis; malignant sore-throat
morbus strangulatorius
bar; mallet; stick; wand; good
【化】 bar; rod
account; certificate; condition; shape; state; written complaint
【医】 appearance
bacili
【医】 bacilli; bacillo-; bacteria; rod bacteria
【化】 bacteriophague; phage
【医】 bacterial virus; bacteriophage; bacteriophagum; lysogenic fsctors
phage; protobe; protobios; protobios bacteriophagus
白喉棒状杆菌噬菌体(英文: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bacteriophage),特指一类感染白喉病原菌——白喉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的病毒。其核心特征及意义如下:
定义与作用机制
该噬菌体是一种寄生在白喉棒状杆菌内的病毒。其最关键的生物学意义在于,某些特定株系(称为β-棒状杆菌噬菌体)携带编码白喉毒素(diphtheria toxin)的基因(tox基因)。当这类噬菌体感染白喉棒状杆菌并进入溶原性生活周期时,会将自身的基因组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中。此时,噬菌体的tox基因在细菌细胞内表达,导致原本不产毒的白喉棒状杆菌转变为产毒菌株,从而引发白喉疾病。
术语解析(汉英对照)
致病性的关键
白喉的严重症状(如呼吸道假膜形成、心肌炎、神经麻痹)主要由白喉毒素引起。该毒素本质上是一种由β-棒状杆菌噬菌体基因编码的外毒素。它通过抑制宿主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具体机制是使延伸因子EF-2失活)导致细胞死亡。没有携带tox基因的溶原性噬菌体感染,白喉棒状杆菌本身不会产生这种强效毒素,致病力极弱或无毒。
临床与公共卫生意义
理解白喉棒状杆菌噬菌体与毒素产生的关系,是认识白喉发病机制的核心。白喉类毒素疫苗(如白百破疫苗中的“白”成分)即是利用经处理的无毒性的白喉毒素(类毒素)来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从而预防疾病。抗毒素治疗则直接中和患者体内的游离毒素。
权威参考资料:
白喉棒状杆菌噬菌体是一种感染白喉棒状杆菌的病毒,其核心作用在于赋予宿主菌产毒能力,进而引发白喉疾病。以下是详细解释:
白喉棒状杆菌噬菌体通过基因水平转移,使宿主菌获得产毒能力,是白喉发病的关键因素。这一机制也解释了为何仅部分菌株具有强致病性,并为疫苗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