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风子烯酸(Chaulmoogric acid)是一种天然存在的环戊烯基脂肪酸,化学名称为13-环戊烯十三烷酸。该化合物主要提取自大风子科植物(如Hydnocarpus wightianus)的种子油脂中,在传统医学和现代药物研发中具有特殊价值。
化学特性与结构
其分子式为C₁₈H₃₂O₂,IUPAC命名为(11-cyclopent-2-en-1-ylundecanoic acid),结构特征为含有一个环戊烯基团与长碳链羧酸结合。这种不饱和环状结构使其具备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在低温下仍保持液态(来源:PubChem Compound Database)。
植物来源与历史应用
大风子烯酸是大风子油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该油脂在东南亚传统医学中被用于治疗麻风病和皮肤病达数百年。现代研究证实其衍生物对分枝杆菌具有抑制作用(来源:ScienceDirect药学专题)。
现代医学研究
2023年《天然产物杂志》发表的体外实验表明,该化合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最小抑菌浓度达到8μg/mL,展现潜在抗菌应用价值(来源:Journal of Natural Products)。目前其酯化衍生物已进入皮肤外用制剂的临床试验阶段。
大风子烯酸(Gorlic Acid)是大风子油中一种重要的环戊烯基脂肪酸类成分,具有以下特点:
化学结构特征 属于含环状结构的不饱和脂肪酸,其分子结构包含:
化学性质 具有脂肪酸的典型性质,如:
生物活性 作为大风子油的关键成分之一,可能参与:
同类物质对比 与大风子油中其他环状脂肪酸(如大风子油酸、次大风子酸)的主要差异在于:
注:具体药理机制仍需更多现代研究验证,传统应用主要基于大风子油整体成分的协同作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