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ex-dividend date
【经】 without dividend
date
【经】 date
除息日期(Ex-Dividend Date)是证券交易中的关键概念,指股票开始不带股息交易的起始日。根据Investopedia的定义,投资者若在除息日当日或之后购入股票,则无法获得公司已宣告的当期股息分配,该权利归属于股权登记日(Record Date)前持有股票的股东。
从市场机制角度,上海证券交易所规定除息日通常设定在股权登记日的前一个交易日。这一规则源于证券交割的“T+1”制度,即交易需在下一个工作日完成结算,因此交易所需提前确认股东名册。
对投资者而言,除息日的核心意义在于明确股息收益权归属。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指出,除息日股价通常会相应下调,反映股息价值的剥离,但长期投资者可通过股息再投资策略平衡账面损失。
该日期与股息支付日程中的其他节点形成完整链条:宣告日(Declaration Date)→ 除息日(Ex-Dividend Date)→ 股权登记日(Record Date)→ 支付日(Payment Date)。香港交易所上市规则强调,投资者需特别注意各市场对除息日设定的细微差异,避免跨境投资时的权益误判。
除息日期(也称除息日)是股票市场中与股息分配相关的关键时间节点,其核心含义及运作机制如下:
除息日指上市公司在派发现金股息时,股票停止享有本次分红权利的第一个交易日。在此日或之后购入股票的投资者,不再享有该次股息分配,而股息权益仅归属于股权登记日收盘时持有股票的股东。
股权登记日
由上市公司确定的具体日期,当日收盘时持有股票的股东会被登记在册,享有分红资格。
除息日
通常为股权登记日的下一个交易日。例如,若股权登记日为4月10日(周五),除息日则为4月13日(周一)。
假设A公司宣布每股派息2元,股权登记日为5月5日,则:
通过以上机制,除息日既保障了股东权益的公平分配,也通过价格调整维持了市场对股票真实价值的反映。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