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primary element
elementary; primary
feedback; reaction; response
【医】 reaction; response
battery; cell; pile
【化】 cell; electric cell; electric cells; element; galvanic element
【医】 battery; battery cells; electric battery
在电化学领域,“初级反应电池”对应的英文术语为Primary Reaction Cell 或Primary Battery,指一种通过不可逆化学反应直接产生电能,且放电后不可通过充电恢复的化学电源系统。其核心特征如下:
不可逆电化学反应
放电过程中,电池内部活性物质(如锌、二氧化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稳定产物(如锌离子、锰氧化物),反应不可通过外部电流逆向进行。
来源:国家标准《GB/T 2900.41-2008 电工术语 原电池和蓄电池》
单次放电特性
能量输出后无法通过充电循环重复使用,需更换新电池(如常见的碱性电池、锌碳电池)。
来源: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电池术语手册》
汉英对照关键术语
电池类型 | 负极材料 | 正极材料 | 电解质 | 标称电压 |
---|---|---|---|---|
锌碳电池 | 锌 | 二氧化锰 | 氯化铵/氯化锌 | 1.5V |
碱性电池 | 锌粉 | 二氧化锰 | 氢氧化钾 | 1.5V |
锂-二氧化锰电池 | 金属锂 | 二氧化锰 | 有机电解质 | 3.0V |
锌-空气电池 | 锌 | 空气中的氧气 | 氢氧化钾 | 1.4V |
数据来源:IEEE标准《IEEE 1625-2008 便携式计算设备电池标准》
特性 | 初级反应电池 (Primary Battery) | 次级电池 (Secondary Battery) |
---|---|---|
充放电循环 | 不可充电(单次使用) | 可重复充电(数百至数千次循环) |
能量密度 | 较高(无充电结构节省空间) | 相对较低(需预留充电反应空间) |
自放电率 | 较低(年自放电率约2-5%) | 较高(锂离子电池月自放电率约1-2%) |
应用场景 | 低功耗设备(遥控器、钟表) | 高需求设备(手机、电动车) |
来源:《电化学能源存储与转换》(科学出版社,2020)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定义原电池为:“设计为仅放电一次,且不可充电的电池”(IEC 60086-1标准)。
美国能源部(DOE)
在《电池技术手册》中明确区分一次电池(Primary)与二次电池(Secondary)的化学不可逆性。
链接:https://www.energy.gov/eere/vehicles/articles/battery-technologies-manual
中国国家标准
《GB/T 8897.1-2021 原电池》规范了初级电池的测试方法与安全要求。
如需深入探讨具体电化学方程式或材料特性,可进一步提供扩展方向。
“初级反应电池”是一个化学领域的专业术语,结合搜索结果可作以下解释:
1. 基本定义 初级反应电池对应的英文为primary element,属于不可充电的一次性电池类型。其原理是通过内部自发化学反应直接产生电能,反应结束后无法通过充电恢复,需更换新电池。
2. 核心组成
•电极材料:由两种不同化学活性的金属(如锌和铜)构成正负极
•电解质:提供离子传导介质的溶液(如稀硫酸)
•隔离层:防止电极直接接触导致短路
3. 能量转换特点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例如锌铜电池中,锌作为负极被氧化(Zn → Zn²⁺ + 2e⁻),铜作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2H⁺ + 2e⁻ → H₂↑),电子通过外电路形成电流。
4. 典型应用场景 常用于低功耗设备,如遥控器、手电筒等。其电压由电极材料决定,常见类型包括:
注:该术语在中文文献中使用较少,更通用的表述为“原电池”或“一次电池”。如需具体电池参数,可参考电化学手册或IEC标准文件。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