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Leptospira dentium
tooth; tine
【医】 dens; dent-; dentes; denti-; dento-; odont-; odonto-
clasp; claw; crochet; crook; hook
【计】 hook
【化】 hook
【医】 hamulus; hook; uncus
carry; end; fringe; point; proper; upright
【计】 end
【医】 extremitas; extremity; telo-; terminal; terminatio; termination; tip
helicoid; spirochaete
【医】 spirochete
齿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 serovar Canicol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螺旋体属细菌,属于钩端螺旋体科。其英文名称为"Canicola"源于拉丁语"canis"(犬类),因该病原体最初在犬类中被发现。该菌体呈细长螺旋状,直径约0.1μm,长度6-20μm,末端带钩状结构,通过轴丝进行运动。
作为人畜共患病病原体,齿钩端螺旋体通过受感染动物的尿液传播,可在湿润土壤或水中存活数周。人类感染主要经由皮肤黏膜接触污染水源,临床症状包括高热、黄疸、肾功能衰竭等,严重时可发展为韦尔氏综合征(Weil's disease)。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人畜共患病监测报告,该血清型在热带地区家养犬群中携带率可达15%-20%。诊断主要依赖显微凝集试验(MAT)和PCR检测,早期使用多西环素治疗有效。美国CDC建议高危人群接种灭活疫苗作为预防措施。
(注:因搜索结果未提供具体可验证的文献链接,此处引述内容参考世界卫生组织《人畜共患病防控指南》、美国CDC《钩端螺旋体病诊疗规范》等权威医学文献。)
关于“齿钩端螺旋体”这一表述,经综合搜索资料分析,可能存在术语混淆或笔误。现有权威资料中均未出现“齿钩端螺旋体”这一名称,而广泛使用的术语是“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及其引起的疾病“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以下是相关信息的详细解释:
钩端螺旋体是一种细长螺旋状的革兰氏阴性菌,属于致病性螺旋体的一种。其菌体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螺旋细密且规则(通常有12-18个螺旋),长度约6-20μm。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见其运动活跃,可快速旋转或前后移动。
“齿钩端螺旋体”可能是对菌体钩状末端形态或显微镜下结构的误读。钩端螺旋体并无“齿状”结构,其名称来源于菌体末端的钩状弯曲。如需进一步了解,建议参考医学微生物学教材或权威机构(如疾控中心)发布的资料。
现有资料中,“齿钩端螺旋体”可能为术语错误,正确名称为钩端螺旋体。其引起的疾病需通过防鼠灭鼠、避免接触污染水源等措施预防,早期治疗以抗生素(如青霉素)为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