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 program development time
formality; ground rule; procedure; proceeding; process; program
【计】 P; problem determination aid; PROC; program; related channel program
【化】 sequence
【经】 program; sequence
develop; exploit; exploitation; open out; open up; tap
【经】 development; exploit; exploitation; tapping
hour; time; when; while
【化】 time
【医】 tempo-; time
【经】 time
程序开发时间(Software Development Time)指从软件项目启动到最终交付所需的完整周期,包含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实现、测试调试及部署维护等阶段。该术语在汉英对照语境中对应"software development time",其核心要素包含:
阶段性划分
依据IEEE标准12207-2008《系统与软件工程生命周期过程》,开发时间可分为概念阶段(需求确认)、实施阶段(编码与单元测试)及验证阶段(系统集成与验收测试)。
量化评估模型
根据COCOMO(构造性成本模型)理论,开发时间计算公式为:
$$ T = 2.5 times E^{0.33} $$
其中E代表人月工作量,该模型被收录于Barry Boehm的《软件工程经济学》。
行业基准参考
世界软件度量协会(ISBSG)2024年数据显示,中型项目(5-10人团队)平均开发周期为4.2-9.8个月,具体时长受技术栈复杂度与需求变更频率影响。
术语对照体系
《牛津计算机科学词典(第7版)》将"development time"定义为:"the period from project authorization to operational deployment of a software system",与中文"程序开发时间"形成精准对应。
“程序开发时间”指从软件项目启动到最终交付所经历的全部开发周期,通常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等阶段的时间总和。其核心影响因素包括:
项目复杂度
功能模块数量、技术实现难度(如算法复杂度、第三方接口集成)、系统架构类型(单体/分布式)等直接影响时间成本。例如,涉及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的程序开发周期可能比普通管理系统长数倍。
团队能力
开发者的技术熟练度(如对框架的掌握程度)、团队协作效率(代码规范程度、沟通机制)以及测试覆盖率要求,都会显著影响进度。有经验的团队可能比新手团队节省30%-50%的时间。
流程管理
采用瀑布模型需严格按阶段推进,而敏捷开发允许迭代调整,后者通常能更灵活应对需求变更。根据Standish Group报告,敏捷项目的按时交付率比传统方法高28%。
外部依赖
第三方服务对接(如支付接口)、硬件设备调试、客户需求确认延迟等外部因素常成为时间瓶颈。例如API文档不完善可能导致接口联调时间增加2-3周。
若需具体估算某类项目的开发时间,建议细化功能清单后使用COCOMO模型(计算模型示例:
$$
Effort = a times (KLOC)^b
$$
其中a、b为项目类型系数)或通过用户故事点进行敏捷估算。实际开发中建议预留20%-30%缓冲时间应对突发需求。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