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blocked record
agglomerate
【医】 conglobation
record; mark; register; account; memorize; report; take notes
【计】 design development record; posting; REC; record
【医】 protocol; reading; register; registration
【经】 entry; keeping of record; mark; record; record keeping; records
"成块记录"是计算机科学与数据处理领域的术语,指将多个数据条目按固定容量单元进行存储或传输的操作模式。其英文对应翻译为"blocked records",常见于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文件存储技术中,例如IBM大型机数据集的组织方式。
该概念的技术内涵包含三个核心维度:
物理存储结构:采用固定长度的块(block)作为最小操作单位,每块可包含单条或多条逻辑记录,这种设计显著提升了磁盘I/O效率。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在存储系统规范中将块大小定义为关键性能参数。
数据传输协议:在通信协议栈中,成块记录机制通过减少协议头开销实现带宽优化。IEEE 802.3标准中规定的以太网帧结构即采用类似原理,最大传输单元(MTU)设置直接影响传输效率。
内存管理机制:现代操作系统如Linux内核采用页式存储管理,内存分配单元与磁盘块形成映射关系。这种设计思想可追溯至贝尔实验室早期的Unix文件系统开发文档。
该术语在工业界的应用实例包括:IBM DB2数据库的页式存储管理、Oracle数据库的数据块缓存机制,以及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的默认128MB块大小配置。微软Technet文档指出,合理设置块大小可使SQL Server查询性能提升达40%。
数学表达层面,成块存储效率可通过以下公式量化: $$ eta = frac{n cdot r}{B + H} $$ 其中$n$为单块包含记录数,$r$为记录长度,$B$为块容量,$H$为块头开销。当$eta > 85%$时视为高效存储配置。
“成块记录”是一个组合词,需拆解为“成块”和“记录”两部分理解:
成块
记录
综合解释
“成块记录”常见于计算机领域,指将多个记录合并为一个逻辑块(block)进行处理。例如:
其他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