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cost plus; mark-on
costing
【经】 cost; cost,insurance,freight by plane; degression
【化】 addition reaction
成本加成(Cost-Plus)是商业和会计领域的核心定价策略,指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成本基础上增加一个固定比例或金额作为利润,从而确定最终售价的方法。其核心公式为:
售价 = 成本 × (1 + 加成率)
或
售价 = 成本 + 固定利润额
成本构成
包括直接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生产成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在服务行业,成本可能涵盖人力、资源消耗及管理开销。
加成率(Markup Percentage)
基于成本计算的利润比例。例如成本100元,加成率20%,则售价为120元。需注意与利润率(基于售价计算)的区别。
应用场景
中文术语 | 英文对应 |
---|---|
成本加成 | Cost-Plus Pricing |
加成率 | Markup Percentage |
固定成本 | Fixed Costs |
可变成本 | Variable Costs |
详解成本加成模型在定价决策中的应用逻辑(第5章)。
定义商业场景中的成本加成策略及案例(链接)。
涉及合同成本加成的会计处理标准(ASC 606)。
此方法优势在于计算简便且保障利润,但可能忽略市场竞争与需求弹性,需结合市场动态调整策略。
成本加成(Cost-Plus Pricing)是一种常见的定价策略,指企业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成本基础上,增加一定比例的利润来确定最终售价。以下是详细解释:
成本加成法以产品的总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为基础,加上预定利润率计算价格。其核心公式为: $$ 价格 = 成本 times (1 + 加成率) $$ 例如,若某产品生产成本为$100,加成率设定为20%,则售价为$120。
优点:
缺点:
某服装厂生产一件T恤的成本为$8,若采用30%的加成率,则售价为$10.4。这一方法确保每件T恤至少盈利$2.4,但若同类竞品售价更低,可能影响销量。
成本加成法适合成本主导型市场,但需结合市场动态灵活调整。对于高竞争或创新驱动的行业,建议搭配价值定价法或竞争导向定价策略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