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线程序计算机英文解释翻译、插线程序计算机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计】 wired-program computer
分词翻译:
插线的英语翻译:
【电】 patch; patching
程序的英语翻译:
formality; ground rule; procedure; proceeding; process; program
【计】 P; problem determination aid; PROC; program; related channel program
【化】 sequence
【经】 program; sequence
计算机的英语翻译:
adding machine; calculating machine; calculator
【计】 brain unit; computer; computing machinery; computor; FONTAC; ILLIAC IV
【经】 calculating machine
专业解析
"插线程序计算机"是早期计算机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概念,在汉英词典中可定义为:一种通过物理线路连接实现程序控制的电子计算设备(Plugboard Programmed Computer),其核心特征在于使用可插拔的电缆或插板(plugboard)进行指令序列的配置。
该术语包含三层技术内涵:
- 硬件编程机制:区别于现代软件编程,操作员通过将连接线插入预设孔位矩阵来建立电路通路,形成特定的运算逻辑。这种物理编程方式常见于1940-1950年代的会计机与早期计算机,如IBM 402型制表机
- 并行处理雏形:插线板可同时连接多条线路,实现多指令的并行执行。哈佛大学档案馆保存的Mark I计算机技术文档显示,其插线编程系统能完成每秒3次加减法的同步运算
- 固件化存储:插线配置形成的程序具有非易失性,这种特性后来发展为现代计算机的固件存储技术。英国国家计算机博物馆的展品说明指出,此类设备曾广泛应用于早期弹道计算和人口普查数据处理
在计算机发展史上,插线程序计算机的典型代表包括:
- IBM 607型电子计算器(1948年)
- 西门子2002型数据处理机(1955年)
- 日本FACOM 128B型统计计算机(1959年)
(参考资料来源:计算机历史博物馆技术档案、哈佛大学工程史料库、英国国家计算机博物馆展品说明文档)
网络扩展解释
“插线程序计算机”(Wired Program Computer)是一种早期的计算机类型,其核心特点是通过物理线路连接(如插线板或电缆)来实现程序指令的设置和修改。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 这类计算机的编程方式依赖人工调整硬件线路,通过插拔导线或改变插线板上的连接来定义运算逻辑和操作流程。与现代计算机的软件编程不同,其“程序”固化在物理连接中。
2.核心特点
- 物理编程:程序通过硬件线路实现,每次修改需重新调整物理连接。
- 功能单一性:通常针对特定任务设计,缺乏通用性。
- 无存储程序能力:与冯·诺伊曼体系的“存储程序计算机”不同,其指令不存储在内存中,而是由硬件直接执行。
3.历史地位与局限性
- 应用时期:主要存在于20世纪40至50年代,如ENIAC早期版本。
- 局限性:修改程序需耗费大量时间调整线路,灵活性差,后被存储程序计算机取代。
4.与现代计算机的对比
- 现代计算机基于可编程性和存储程序原理(参考冯·诺伊曼体系),通过软件指令实现功能扩展;而插线程序计算机的“编程”本质是硬件配置。
插线程序计算机代表了计算机发展早期阶段的编程方式,其物理依赖性强、灵活性低的特性推动了存储程序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