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音波的(chāo yīn bō de)是汉语中描述声波频率高于人类听觉阈值的专业术语,对应英文术语"ultrasonic"。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定义,该词特指频率高于20,000赫兹(20kHz)的机械振动波,其物理特性表现为波长较短、方向性强、穿透力优异。
在技术参数层面,《物理学名词》指出超声波具有三个核心特征:①频率范围20kHz-1GHz;②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可达5000m/s;③可产生空化效应和热效应。医学领域常用2-18MHz频段进行诊断成像,而工业检测多采用0.5-15MHz范围。
应用领域包含:1)医学诊断(B超、多普勒血流检测);2)工业探伤(焊缝检测);3)精密清洗(半导体元件处理);4)生物工程(细胞破碎技术)。其中医用超声设备遵循《医用电气设备安全标准》(IEC 60601-2-37)的功率限制要求。
该现象的工作原理基于压电效应,通过石英晶体或陶瓷材料的机械振动产生高频声波。根据《声学基础》公式,波长λ与频率f的关系可表示为: $$ λ = frac{c}{f} $$ 其中c为介质中的声速,该公式解释了超声波在液体中分辨率更高的物理本质。
超音波(又称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类听觉范围(通常为20千赫兹以上)的机械振动波。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超音波的频率范围一般为20 kHz 至 1 GHz,超出人耳可感知的声波范围(20 Hz–20 kHz)。其波长较短,能量集中,具有方向性强和穿透力高的特点。
工业中习惯将频率10 kHz 以上的声波统称为超音波,例如塑胶熔接机使用15 kHz的声波。此外,超音波的功率密度(单位面积能量)需达到一定阈值才能发挥实际效用。
如需更完整的应用案例或技术细节,来源中的权威资料(如、4、9)。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