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trithioozone
臭硫(Chòu Liú)是汉语中对硫元素(Sulfur)及其化合物的常见俗称,特指其某些形态(如硫化氢)释放的刺激性气味。该词在汉英词典中对应为“sulfur”或“sulphur”,化学符号为S,原子序数16。
化学性质与气味来源
硫单质常温下为黄色晶体,无味,但其化合物硫化氢(H₂S)具有强烈的臭鸡蛋气味,是“臭硫”一词的常见来源。硫化氢广泛存在于火山气体、腐败有机物及工业废气中。
工业与生物学应用
硫是蛋白质和氨基酸(如半胱氨酸)的必需成分,参与生物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工业上,硫用于制造硫酸、橡胶硫化及杀虫剂。
安全与毒性
硫化氢(H₂S)为剧毒气体,浓度超过100ppm可致呼吸麻痹。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将其列为高危化学品。
参考来源:
"臭硫"的汉语拼音为chòu liú,对应的英文翻译为trithioozone。不过需要说明的是:
术语准确性
该词在常规化学术语中并不常见,更通用的名称是硫磺(元素符号S),属于非金属单质,具有淡黄色、刺激性臭味、易燃等特性。
可能存在的混淆
"臭硫"可能是对硫磺的俗称,因其燃烧或化学反应时释放的硫化氢(H₂S)等气体带有臭味。硫磺在古代常用于医药、火药制造,现代则用于橡胶、农药、化妆品等领域。
补充说明
若用户指化学物质,建议优先使用标准名称硫磺或硫单质;若涉及专业术语(如trithioozone),需结合具体化学结构或上下文进一步确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