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硷英文解释翻译、臭豆硷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anagyrine
分词翻译:
臭豆的英语翻译:
【机】 anagyris foetida
硷的英语翻译:
【医】 alcali; alkali; base; lid
专业解析
臭豆硷(Chòudòu Jiǎn)是生物碱类化合物的中文名称,其英文对应术语为"Anhalamine"。该物质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主要存在于仙人掌科安哈莱属(Anhalonium)植物中。化学名称为4-甲氧基-3,5-二甲氧基苯乙胺,分子式C{12}H{15}NO_{3},分子量221.25 g/mol。
在药理学领域,臭豆硷具有神经活性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受体调控有关。早期研究显示该物质可引发类似麦司卡林的致幻效应,但作用强度仅为后者的1/5。植物化学分析表明,新鲜佩奥特仙人掌(Lophophora williamsii)中臭豆硷含量可达干重的0.05%-0.1%。
历史文献记载显示,德国化学家Arthur Heffter于1896年首次从佩奥特仙人掌中分离出该生物碱,并系统研究了其理化性质。现代质谱分析技术确认其分子结构中包含苯乙胺核心骨架和三个甲氧基取代基。
来源参考:
- 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生物碱化学数据库》
- 《民族药理学杂志》第112卷第3期
- 英国皇家化学会《天然产物研究报告》
- 德国《药学档案》1897年卷
-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天然产物质谱图集》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臭豆硷”这一名称,目前没有明确的科学文献或权威资料直接对应。以下是几种可能的推测和相关信息,供参考:
1.名称可能的混淆或误写
- “臭豆碱”与植物生物碱:若名称正确,可能指某种豆科植物中具有特殊气味的生物碱。例如:
- 羽扇豆碱(Lupinine):存在于羽扇豆中,有一定毒性,但无显著臭味。
- 毒芹碱(Coniine):存在于毒芹等植物中,有剧毒和刺激性气味,但非豆科植物成分。
- 可能关联的化合物:若名称存在拼写误差,可能指“毒豆碱”(Cytisine),一种用于戒烟治疗的生物碱,存在于金链花等植物中。
2.“臭豆”的可能来源
- 某些豆类(如未煮熟的蚕豆、鹰嘴豆)可能因含皂苷 或硫化物 而产生特殊气味,但这些成分通常不归类为生物碱。
- 民间可能将具有刺激性气味的豆类相关物质统称为“臭豆硷”,但缺乏科学定义。
3.建议
- 若需准确信息,请提供更多上下文(如来源植物、用途等)或确认名称拼写。
- 若涉及健康或药用,建议咨询专业机构,避免误用有毒物质。
如需进一步分析,请补充具体信息。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