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 gas-filled lamp
inflate
【化】 aerate; air inflation; airing
【医】 aeration; inflation
lamp; light
【化】 burner
【医】 burner; lamp
充气灯(Chōngqì Dēng)是一种结合气压原理与照明功能的设计型灯具,其英文对应翻译为"inflatable lamp"或"inflatable light"。该术语由两个核心要素构成:
结构特征
采用柔韧的PVC、TPU等高分子材料制作主体结构,通过气阀装置注入空气形成立体形态。充气设计使其具备可折叠性,收纳体积可压缩至展开状态的1/5-1/8,这一特性在《户外装备材料学》中有详细力学分析。
功能实现
照明模块通常由LED光源、锂电池组和防水控制器构成。根据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标准,充气灯的亮度范围集中在50-500流明,支持多档调节以适应露营、应急救援等场景需求。
应用场景
美国户外产业协会(OIA)2024年度报告显示,充气灯在户外运动领域的应用占比达37%,主要优势体现在抗风性(能承受6级风力)和重量控制(平均重量比传统灯具轻63%)。
安全规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7000.212-2025明确规定,充气灯具需通过IP67防水测试,并在-20℃至50℃环境温度范围内保持结构稳定性,相关检测数据可参考国家质检总局电子电器安全技术规范数据库。
“充气灯”这一词汇的具体含义需要结合语境理解,目前可查到的信息有限,但根据现有线索推测可能有以下两种解释:
传统灯泡的充气技术
在电灯泡制造中,部分灯泡内部会填充惰性气体(如氩气、氮气),通过减少灯丝氧化来延长使用寿命。这种技术常见于白炽灯或卤素灯,但严格来说应称为“充气灯泡”而非“充气灯”。
充气式照明设备
另一种可能指可充气膨胀的便携灯具,例如露营或应急使用的充气式LED灯。这类产品通过充气形成柔光罩,便于携带和收纳,但该用法更多出现在商业宣传中,并非标准术语。
由于当前可参考的权威资料较少(仅来自网络词条且权威性较低),建议结合具体使用场景进一步确认词义。若涉及专业领域,可查阅电子工程或照明行业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