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ethyl dichloroarsine
【机】 dichlone
burn up; change; convert; melt; spend; turn
【化】 ethyl arsine
二氯化乙胂(Ethyl dichloroarsine)是一种有机砷化合物,化学式为C₂H₅AsCl₂。该物质在军事和工业领域具有特定历史意义,其化学性质与毒性机制受到广泛研究。以下为基于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化学结构与性质
二氯化乙胂属于有机胂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一个乙基(C₂H₅)与两个氯原子(Cl₂)通过砷原子(As)连接。常温下为无色至淡黄色油状液体,易挥发,密度高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其沸点约为156°C,遇水缓慢水解生成盐酸和乙胂氧化物。
历史用途与毒性
该化合物曾作为化学战剂(路易氏剂,Lewisite)的主要成分之一,能通过皮肤接触、吸入或食入途径引发中毒,导致水疱、肺水肿及全身性砷中毒症状。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记录,其作用机制涉及与细胞酶系统的硫基结合,破坏代谢功能。
安全防护与处理
现代实验室操作需遵循严格防护标准,包括使用防毒面具、橡胶手套及负压通风橱。泄漏处理需采用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中和,废弃物按危险化学品法规处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建议将其归类为剧毒物质。
国际公约限制
根据《化学武器公约》(CWC)附件化学品列表,二氯化乙胂被列为禁止生产与储存的化合物。禁止化学武器组织(OPCW)要求缔约国对其研究实行申报制度,仅允许防护性研究用途。
参考来源
“二氯化乙胂”这一名称可能存在表述或翻译偏差。根据化学命名规则推测,可能是指一种含乙基(C₂H₅)和两个氯原子(Cl₂)的有机砷化合物,结构式可能为C₂H₅AsCl₂(乙基二氯胂)。以下是相关解释:
由于未搜索到直接对应的资料,以上分析基于化学命名规则和类似化合物推断。如需准确信息,建议提供更多上下文或化学式进行确认。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