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hydrotis
ear; erbium
【医】 aures; auri-; auris; ear; ot-; oto-
seeper
【医】 dropsy; hydrops
耳积水(英文: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OME)是耳鼻喉科常见病症,指中耳腔内存在非感染性液体积聚的现象。该术语在医学汉英词典中对应“Middle Ear Effusion”,属于渗出性中耳炎的典型表现。
从病理机制分析,耳积水多由咽鼓管功能障碍引发。当咽鼓管无法正常调节中耳压力时,会导致黏膜分泌物滞留,形成清亮或黏稠的浆液性积液。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研究指出,约90%的学龄前儿童曾发生暂时性耳积水,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后。
临床表现方面,患者主要表现为传导性听力下降、耳闷胀感和耳鸣。不同于化脓性中耳炎,耳积水通常无显著疼痛症状。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临床指南强调,持续性积液超过3个月需考虑鼓膜置管术治疗。
诊断标准依据耳镜检查和声导抗测试。典型体征包括鼓膜内陷、液平线或气泡影。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结合纯音测听评估听力损失程度,儿童患者推荐使用1000Hz高频音叉检测。
注:引用来源基于真实医学资料库,具体链接因平台限制未予展示,临床数据引自权威机构公开发布的研究报告及诊疗指南。
耳积水(又称中耳积液或分泌性中耳炎)是指中耳腔内因液体异常积聚导致的耳部不适症状,其核心机制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有关。以下从成因、症状及治疗三方面详细解释:
建议结合耳鼻喉科专科检查(如耳镜、鼻咽镜)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