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段描述符格式英文解释翻译、段描述符格式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计】 segment descriptor format

分词翻译:

段的英语翻译:

part; passage; sect; section; segment
【计】 segment
【医】 piece; sectile; segment; segmentum

描述符的英语翻译:

【计】 descriptor

格式的英语翻译:

form; pattern
【计】 format; format detail; formats
【化】 format
【经】 format; forms

专业解析

段描述符(Segment Descriptor)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特别是在x86架构的保护模式下,用于定义内存段属性的关键数据结构。它存储在全局描述符表(GDT)或局部描述符表(LDT)中,由段选择子(Segment Selector)索引引用。以下从汉英对照角度详细解释其格式及含义:


一、段描述符基础定义


二、段描述符格式详解(64位结构)

下表分解段描述符的二进制布局(按Intel手册标准):

比特位范围 字段名称(汉语) 字段名称(英语) 功能说明
0–15 (低16位) 段界限低16位 Limit (Low 16 bits) 段界限的低16位,与高4位共同构成20位界限值。
16–31 基地址低16位 Base Address (Low 16 bits) 段基地址的低16位。
32–39 基地址中8位 Base Address (Mid 8 bits) 段基地址的中间8位。
40–47 访问控制字节 Access Byte 包含段类型、特权级、存在位等关键属性(详见下表)。
48–51 段界限高4位 Limit (High 4 bits) 段界限的高4位,与低16位共同构成20位界限值。
52–55 标志位 Flags 包含粒度(Granularity)和默认操作大小(Default Operation Size)等。
56–63 基地址高8位 Base Address (High 8 bits) 段基地址的高8位。

三、访问控制字节(Access Byte)详解

访问控制字节(40–47位)进一步拆分为以下字段:

比特位 字段名称(汉语) 字段名称(英语) 取值与含义
40 访问位 (A) Accessed 0=未访问;1=已访问(由CPU设置,表示段是否被访问过)。
41 可读/可写位 (RW) Readable/Writable 代码段:1=可读;数据段:1=可写。
42 扩展方向/一致位 Direction/Conforming 数据段:1=向下扩展(栈段);代码段:1=一致段(允许低特权级调用)。
43 执行位 (E) Executable 0=数据段;1=代码段。
44 描述符类型 (S) Descriptor Type 0=系统段(如TSS/LDT);1=代码/数据段。
45–46 特权级 (DPL) Descriptor Privilege Level 00=最高(Ring 0);11=最低(Ring 3)。控制访问该段所需CPU特权级。
47 存在位 (P) Present 0=段不在内存;1=段有效。若为0,访问时触发段异常(#NP)。

四、标志位(Flags)字段详解

比特位 字段名称(汉语) 字段名称(英语) 含义
52 保留位 Reserved 恒为0。
53 长模式位 (L) Long Mode 1=64位代码段(仅IA-32e模式有效)。
54 默认操作大小 (D/B) Default Operation Size 代码段:1=32位指令;0=16位指令。数据段:1=32位栈指针;0=16位栈指针。
55 粒度位 (G) Granularity 0=段界限以字节为单位;1=段界限以4KB为单位(界限值需左移12位)。

五、关键计算与功能

  1. 段基地址计算

    Base = Base_High << 24 | Base_Mid << 16 | Base_Low

    即基地址 = 高8位左移24位 + 中8位左移16位 + 低16位。

  2. 段界限计算

    Limit = Limit_High << 16 | Limit_Low

    若粒度位G=1,实际界限 = (Limit << 12) + 0xFFF(扩展至4KB对齐)。

  3. 段实际大小

    • G=0:大小 = Limit + 1 字节
    • G=1:大小 = (Limit << 12) + 0x1000 字节

六、系统编程中的意义

段描述符是x86保护模式的核心机制,通过GDT/LDT实现:


参考来源:

  1. Intel® 64 and IA-32 Architectures Software Developer Manuals, Volume 3A, Chapter 3.4.5 "Segment Descriptors".
  2. AMD64 Architecture Programmer’s Manual, Volume 2, Section 4.8 "Segment Descriptors".

网络扩展解释

段描述符是x86架构中用于定义内存段属性的数据结构,存储在全局描述符表(GDT)或局部描述符表(LDT)中,每个描述符占8字节。其核心格式和字段含义如下:

一、通用结构(适用于所有段类型)

段描述符由两个32位双字组成,主要包含以下字段:

  1. 基地址(Base)

    • 32位字段,定义段在线性地址空间中的起始位置
    • 分为三部分存储:Base 15-0、Base 23-16、Base 31-24()
  2. 段界限(Limit)

    • 20位字段,定义段的最大偏移量
    • 实际界限计算:$text{实际界限} = (text{描述符中Limit值} + 1) times text{粒度} - 1$
    • 粒度由G标志控制:G=0时粒度为1字节,G=1时为4KB()
  3. 访问控制字段

    • G:粒度标志(0=1字节,1=4KB)
    • D/B:默认操作尺寸(0=16位,1=32位)
    • DPL:特权级(0-3级)
    • P:段存在标志(1=在内存中)
    • S:描述符类型(1=代码/数据段,0=系统段)()

二、代码段/数据段专用字段(S=1时)

当S标志为1时,TYPE字段含义:

三、系统段描述符(S=0时)

用于定义特殊系统结构:

四、关键计算示例

假设描述符中Limit=0xFFFFF,G=1: $$ begin{aligned} text{实际界限} &= (0xFFFFF + 1) times 4096 - 1 &= 0x100000 times 0x1000 - 1 &= 4GB - 1 end{aligned} $$

以上内容综合了多个权威来源,完整技术细节可参考博客园和CSDN相关文章()。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