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基分析英文解释翻译、端基分析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terminal analysis
分词翻译:
端的英语翻译:
carry; end; fringe; point; proper; upright
【计】 end
【医】 extremitas; extremity; telo-; terminal; terminatio; termination; tip
基的英语翻译:
base; basic; foundation; key; primary; radix
【化】 group; radical
【医】 base; basement; group; radical
分析的英语翻译:
analyze; construe; analysis; assay
【计】 parser
【化】 analysis; assaying
【医】 analysis; anslyze
【经】 analyse
专业解析
端基分析 (End-Group Analysis) 是高分子化学和聚合物科学中的一种重要实验技术,用于测定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 (Number-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Mn) 和推断其分子结构,特别是聚合物链末端的官能团性质。
-
基本概念与定义:
- 端基 (End Group): 指位于聚合物分子链两端的特定原子或官能团。这些基团通常是在聚合反应(如缩聚或活性聚合)中引入的,其化学性质与链中的重复单元不同。例如,在聚酯合成中,一端可能是羟基 (-OH),另一端可能是羧基 (-COOH);在阴离子聚合的聚苯乙烯中,一端可能是引发剂片段,另一端可能是终止反应引入的基团(如 -H 或 -OH)。
- 分析原理: 端基分析的核心假设是,对于给定数量的聚合物分子,其链末端特定官能团的总数是已知且可测量的。如果每个聚合物链含有固定数量的这类可分析的端基(通常是1个或2个,取决于聚合物结构和聚合机理),那么通过定量测定样品中这些端基的总量,就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所含聚合物分子的总数,进而结合样品的总质量计算出数均分子量 (Mn)。其理论基础是:Mn = (总质量) / (分子总数) = (总质量) / (端基总数 / 每个分子所含端基数)。
- 方法: 通常涉及对聚合物样品进行化学滴定或使用光谱技术(如核磁共振氢谱 ¹H NMR、红外光谱 IR)来定量检测特定的端基。例如,滴定羧基或氨基是常用的化学方法;¹H NMR 可以通过识别与端基相关的特征峰信号并计算其积分面积来定量。
-
核心目的与意义:
- 测定数均分子量 (Mn): 这是端基分析最经典和主要的应用。它特别适用于分子量相对较低(通常在几千到几万道尔顿)的聚合物,因为高分子量聚合物所含端基浓度太低,难以精确测定。其计算公式为:
$$
M_n = frac{m}{frac{n}{f}}
$$
其中:
- $M_n$ = 数均分子量
- $m$ = 聚合物样品的质量
- $n$ = 测得的端基摩尔数
- $f$ = 每个聚合物分子所含的目标端基数(对于线性聚合物,通常 f=1 或 2)。
- 推断聚合机理与结构: 通过鉴定端基的类型,可以推断聚合反应的类型(如缩聚、活性聚合)、引发剂或终止剂的性质,以及链转移等副反应的发生。例如,在活性阴离子聚合中,端基分析可以确认引发效率。
- 计算聚合度 (DPn): 数均聚合度 (DPn) 可以通过 Mn 除以重复单元的分子量 (M0) 得到:DPn = Mn / M0。
-
应用范围与局限性:
- 适用对象: 最适合具有明确、可定量分析端基的线性聚合物,尤其是通过缩聚反应或活性聚合反应制备的聚合物。要求端基具有足够的反应活性或特征光谱信号。
- 局限性:
- 分子量上限: 随着分子量增大,端基浓度急剧下降,检测灵敏度成为瓶颈,误差增大。通常适用于 Mn < 20,000 - 50,000 g/mol 的样品。
- 结构复杂性: 对于支化、交联或具有复杂端基结构的聚合物,确定每个分子上的端基数 (f) 可能非常困难,导致结果不准确。
- 端基反应性/可检测性: 端基必须能通过可靠的方法(滴定、光谱)进行特异性、定量检测。如果端基在反应或后处理过程中发生副反应或难以区分,会影响结果。
- 纯度要求: 样品中的杂质(如残留单体、催化剂、溶剂)如果含有类似官能团,会严重干扰测定结果,需要高纯度样品。
-
在聚合物表征中的地位:
端基分析是测定聚合物数均分子量的经典方法之一。虽然现代技术如凝胶渗透色谱/尺寸排阻色谱 (GPC/SEC) 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MALDI-TOF MS) 因其更宽的分子量适用范围、更高的通量和提供分子量分布信息而更为常用,但端基分析在特定情况下(如低分子量聚合物、验证其他方法、研究端基结构)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它提供的是绝对分子量(基于化学计量),而 GPC/SEC 通常需要标样校准。
参考来源:
- IUPAC. Compendium of Polymer Terminology and Nomenclature (IUPAC Recommendations 2008).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IUPAC) 是化学命名和术语的最高权威机构,其出版物定义了“端基”、“数均分子量”等核心概念和推荐术语。 (标准参考,无直接链接,可通过学术数据库或IUPAC官网查找)
- Young, R. J., & Lovell, P. A. (2011). Introduction to Polymers (3rd ed.). CRC Press. 这是一本广泛使用的聚合物科学教科书,其章节(如第2章)详细解释了分子量定义、测定方法(包括端基分析)的原理和应用。 (标准教科书,可通过图书馆或在线书商获取)
- Odian, G. (2004). Principles of Polymerization (4th ed.). Wiley-Interscience. 这本经典著作深入讨论了各种聚合机理,并在相关章节(如缩聚部分)阐述了端基分析在确定分子量和反应程度中的应用。 (标准教科书,可通过图书馆或在线书商获取)
-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ACS) Publications. 在 ACS 旗下的众多期刊(如 Macromolecules, ACS Macro Letters)中,有大量研究论文在材料表征部分会提及或使用端基分析作为分子量测定或结构确认的手段。 (需通过具体文献引用,例如:Smith, J. D. et al. Macromolecules2020, 53, 1234–1245. DOI: 10.1021/acs.macromol.9b02567 - 此为示例格式,非真实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端基分析是测定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的一种化学分析方法,其核心是通过定量检测聚合物分子链末端的特定基团(如羟基、羧基、氨基等)来推算分子量。以下是具体解释:
1.基本原理
端基分析基于以下假设:每个高分子链的末端含有明确且可定量检测的化学基团(即端基),且每个分子链仅含有一个该基团。通过化学手段(如滴定、光谱分析等)测定单位质量样品中端基的摩尔数,即可计算分子链数目,进而推导出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Mn)。公式为:
$$
M_n = frac{W}{n_t}
$$
其中,( W )为样品总质量,( n_t )为端基摩尔数。
2.应用条件
- 适用对象:仅适用于化学结构明确、末端基团稳定且可定量分析的高聚物,如聚酯、聚酰胺等。
- 分子量范围限制:一般适用于分子量较低(通常小于3万)的聚合物,因分子量过高时端基含量过低,检测误差增大。
3.端基来源与类型
- 常见端基:羟基(-OH)、羧基(-COOH)、氨基(-NH₂)等。
- 形成原因:端基可能来源于单体本身、聚合引发剂、链终止剂或溶剂参与的反应。
4.实际应用与局限性
- 功能扩展:除计算分子量外,还可用于分析支化度或链端改性情况。
- 局限性:对样品纯度要求高,且需精确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否则可能因副反应或基团分解导致误差。
端基分析是一种经典的分子量测定方法,尤其适合实验室中结构明确的小分子量聚合物研究,但需结合其他方法(如凝胶渗透色谱)进行更广泛的应用验证。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