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dynamic access mode
dynamic; dynamic state; trends
【经】 movement
【计】 access mode
动态存取方式(Dynamic Access Method)是计算机存储技术中实现数据实时读写的重要机制,其核心特征在于存储单元的状态会随时间变化,需周期性刷新以维持数据完整性。该术语对应的英文表述为"Dynamic Memory Access",常见于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等硬件设计中。
从存储原理分析,动态存取通过电容充放电实现数据存储:充电状态代表二进制"1",放电状态代表"0"。由于电容存在自然放电特性,存储单元需在毫秒级间隔内进行刷新操作,这一特性与静态存取方式(SRAM)形成本质区别。美国计算机协会(ACM)的《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指出,动态存取刷新周期通常控制在64ms以内以保障数据有效性。
在工程应用层面,动态存取方式凭借高存储密度优势,广泛应用于现代计算机主存模块。其设计符合摩尔定律对存储器件微型化的要求,但需配合复杂的内存控制器实现刷新管理。根据IEEE《固态电路期刊》的技术白皮书,当前DDR5内存标准已将刷新频率提升至每秒数万次,显著降低存取延迟。
该技术的关键参数包括存取时间(Access Time)和周期时间(Cycle Time),两者差值即用于执行刷新操作的时间窗口。清华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材中给出的典型计算公式为:
$$ T{cycle} = T{access} + T{refresh} $$
其中$T{cycle}$代表完整存取周期,$T{access}$为有效存取时间,$T{refresh}$为刷新耗时。
动态存取方式在不同领域有不同含义,主要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指程序运行时根据需要动态分配和释放内存空间的机制。特点包括:
指混合使用顺序存取与直接存取的文件操作方法。例如索引文件可同时支持按物理顺序读取(顺序存取)和通过关键字快速定位记录(直接存取)。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