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iemal
winter
【经】 winter
冬季的(dōngjì de)在汉英词典中属于形容词性词组,主要用于描述与冬季相关的事物或现象。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和《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10版),其核心释义为"relating to or characteristic of winter",在具体语境中可衍生出三层含义:
时间属性
指公历12月至次年2月(北半球)或6月至8月(南半球)的季节范畴,如"冬季的夜晚"对应英文"winter nights",《中国天文历法纲要》将此时段细分为立冬、小雪、大雪等六个节气。
气候特征
描述低温、降雪、昼短夜长等气象特点,如"冬季的寒风"译作"winter wind"。中国气象局《气候学术语》特别指出该词可关联"平均气温持续低于10℃"的科学定义。
人文活动
特指冬季特有的生产生活内容,如《汉语文化词汇学》记载的"冬季的农闲期"对应"winter slack farming season",以及民俗中的"冬季的腊八节"等用法。
该词在句法结构中常作定语,与"服装""运动""养生"等名词搭配时,能形成"winter clothing""winter sports""winter health preservation"等固定表达。值得注意的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对雪》中"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描写,被《中国文学大辞典》视为文学化使用"冬季的"气候特征的经典范例。
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最寒冷的季节,其含义可从多个角度解析:
时间范围
词源演变
自然特征
冬季以低温、降雪、植物休眠和动物蛰伏为特点,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文化内涵
跨地区差异
西方通常以冬至(12月21日前后)至春分(3月20日前后)为冬季,与中国传统划分略有不同。
总结来看,冬季不仅是气候概念,还承载着文化、历史和自然科学的复合意义。如需更详细节气或民俗内容,可参考提供的权威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