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虚拟存储器英文解释翻译、多虚拟存储器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计】 multiple virtual storage
分词翻译:
多的英语翻译:
excessive; many; more; much; multi-
【计】 multi
【医】 multi-; pleio-; pleo-; pluri-; poly-
虚拟存储器的英语翻译:
【计】 hypothetical memory
专业解析
多虚拟存储器(Multiple Virtual Storage, MVS) 是计算机操作系统(尤其是IBM大型机系统)中一种关键的内存管理技术。它允许多个用户或任务(进程)在各自独立的、受保护的虚拟地址空间中同时运行,每个空间都仿佛独占了整个计算机的内存资源。以下是详细解释:
-
核心概念与技术原理:
- 虚拟化与隔离:MVS 的核心在于为每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创建一个独立的虚拟地址空间(Virtual Address Space)。这个空间从进程的角度看是一个连续、私有的内存区域,范围通常从0到某个上限(如16MB或2GB)。操作系统和内存管理单元(MMU)负责将这些虚拟地址动态映射到物理内存的实际位置(物理地址)或辅助存储(如磁盘)。这种映射通过硬件支持的页表或段表机制实现 。
- 地址转换:当进程访问一个虚拟地址时,MMU 会查找该进程专属的页表/段表,找到对应的物理地址(如果该页/段在物理内存中)或触发缺页中断(如果不在)。操作系统处理中断,将所需数据从磁盘调入物理内存,并更新页表 。
- 多空间并行:操作系统维护多个这样的虚拟地址空间,每个对应一个活动进程。硬件和操作系统确保一个进程无法直接访问其他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从而实现了内存隔离和保护。这是多道程序设计(Multiprogramming)和多用户环境安全性的基础 。
-
核心价值与优势:
- 安全性提升:进程间的内存隔离有效防止了一个进程的错误(如非法内存访问)或恶意行为破坏其他进程或操作系统核心(内核)的数据。内核通常运行在受保护的、独立的地址空间(如主地址空间)中。
- 内存利用效率:MVS 允许物理内存被多个进程高效共享。每个进程只需将其当前活跃的部分(工作集)保留在物理内存中,其余部分可存储在磁盘上。这使得有限物理内存能支持远大于其容量的多个程序和数据集同时运行 。
- 简化编程与兼容性:程序员在编写应用程序时,无需关心物理内存的实际大小、布局或其他进程的存在。每个程序都像是在独占一个连续的、从零开始的大内存空间运行,简化了开发。不同程序可以使用相同的虚拟地址而不会冲突。
- 系统稳定性增强:一个进程的崩溃通常不会影响其他进程或整个系统的运行,因为其地址空间是隔离的。操作系统可以终止出错的进程并回收其资源,而不需要重启整个系统 。
多虚拟存储器(MVS)是一种通过为每个进程创建独立虚拟地址空间来实现内存隔离、保护和高效共享的核心操作系统技术。它利用硬件辅助的地址转换机制,允许多个程序安全、高效地并发运行在有限的物理内存资源上,是现代多任务、多用户操作系统的基石。
参考来源:
- Silberschatz, A., Galvin, P. B., & Gagne, G. (2018).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10th ed.). Wiley. Chapter 8: Main Memory. https://www.wiley.com/en-us/Operating+System+Concepts%2C+10th+Edition-p-9781119320913
- IEEE Standard Glossary of Operating System Terminology. (1994). IEEE Std 610.12-1990 (R2008). https://doi.org/10.1109/IEEESTD.2008.4610935
- IBM Corporation. (n.d.). z/OS Basic Skills Information Center: Virtual Storage Concepts. https://www.ibm.com/docs/en/zos-basic-skills?topic=storage-virtual-storage-concepts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多虚拟存储器”这一表述,目前主流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体系理论中并未将其作为标准术语。根据现有资料和虚拟存储器的基础概念,可能有两种解读方向:
一、可能存在的理解偏差
-
术语准确性
“多虚拟存储器”并非计算机科学中的标准表述,可能是对以下两种概念的混合描述:
- 多个虚拟地址空间:现代操作系统中,每个进程拥有独立的虚拟地址空间,形成逻辑上的“多虚拟存储环境”。
- 多级存储结构:虚拟存储器本身依赖多级存储体系(如内存+磁盘),通过动态调度实现逻辑扩展。
-
可能的混淆概念
用户可能想表达“虚拟存储器的多个特征”或“多种实现方式”(如分页、分段、段页式等)。
二、虚拟存储器的核心概念与特征
结合权威资料,虚拟存储器的定义和特征如下:
-
定义
虚拟存储器是操作系统提供的一种技术,通过将内存与外存结合,为用户提供一个比实际物理内存大得多的逻辑地址空间。
-
关键特征
- 虚拟性:逻辑地址空间独立于物理内存大小,用户感知的“内存”远大于实际容量。
- 部分装入:仅加载当前运行所需的程序段到内存,其余保留在磁盘。
- 动态换入换出:根据运行需求,操作系统自动调度数据在内存和磁盘间交换。
- 离散分配:程序在物理内存中以非连续方式存储,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可能的扩展解读
若需强行解释“多虚拟存储器”,可能指向以下场景:
-
多进程虚拟空间
每个进程拥有独立的虚拟地址空间,形成多个逻辑上的“虚拟存储器实例”。
- 示例:Windows/Linux中,不同进程的4GB(32位系统)虚拟地址空间相互隔离。
-
异构虚拟存储技术
在复杂系统中,可能存在多种虚拟存储技术协同工作:
- CPU虚拟内存:传统分页/分段管理。
- GPU虚拟内存:显存与系统内存的统一寻址(如NVIDIA的Unified Memory)。
四、总结与建议
-
标准术语建议
若需讨论虚拟存储器的扩展功能,建议使用以下术语:
- 多级页表(Multi-level Page Table)
- 分布式虚拟内存(Distributed Virtual Memory)
- 进程地址空间(Process Address Space)
-
实践意义
虚拟存储器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内存利用率和简化编程模型。其实现依赖硬件(如MMU)与操作系统(如页面置换算法)的协作。
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技术细节,建议提供更明确的上下文或修正术语表述。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