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even memory location
【计】 even; even number
【计】 memory cell; MOS storage cell; storage cell; storage location
store cell; store location; unit of storage
【化】 memory cell
【经】 location
在计算机体系结构中,"偶数存储单元"(even-numbered storage unit)指内存地址为偶数值的数据存储位置。这一概念源于处理器架构设计中为提高存取效率而设立的对齐规则,尤其在16位或32位系统中更为常见。
根据《IEEE计算机系统术语标准》(IEEE Std 610.12-1990),当处理器采用按字(word)访问机制时,偶数地址能确保数据总线完整传输一个存储字。例如在Intel 8086处理器架构中,16位数据若存储在偶数地址单元(如0x0000、0x0002),可通过单次总线周期完成读取,而奇数地址则需要两次访问。
现代DDR SDRAM规范(JEDEC标准 JESD79-4B)仍保留这种设计理念,双倍数据速率技术通过bank分组机制,将偶数地址与奇数地址分布在不同的存储体以提升并发访问效率。该设计可追溯至IBM System/360系列计算机的存储体交叉存取技术。
在编程实践中,C语言标准库<stdalign.h>定义的alignas(16)等对齐说明符,实质上就是引导编译器将数据分配到特定倍数地址(包括偶数地址)的存储单元,这一机制在SIMD指令集优化中尤为重要。
“偶数存储单元”是计算机体系结构或低级编程中的术语,通常指内存中地址编号为偶数的存储单元(如地址0x0000、0x0002等)。其核心意义与内存对齐和硬件访问效率相关:
内存对齐要求
某些处理器(如早期的x86架构或嵌入式系统)要求多字节数据(如16位、32位)必须从偶数地址开始存储,否则会触发对齐错误或性能损失。例如:一个16位整数需存储在偶数地址,以保证一次性读取。
硬件访问优化
偶数地址的存储单元可使总线传输效率更高。例如:32位系统一次读取4字节,若数据从偶数地址对齐,则单次操作即可完成;若未对齐,则需多次访问并拼接数据,降低效率。
特殊场景应用
在汇编语言或底层开发中,程序员需手动控制数据存放的地址是否为偶数。例如:某些DMA(直接内存访问)设备要求缓冲区地址为偶数,以避免硬件冲突。
示例:若定义C语言结构体时未使用对齐指令(如#pragma pack(1)
),编译器可能自动将成员变量分配到偶数地址以满足对齐规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