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ulptress
woman
sculptor
"女雕刻家"作为汉语词汇,其英文对应词为"sculptress",指专门从事三维立体造型艺术创作的女性艺术家。该词由"雕刻"(carving/sculpting)与性别后缀"家"(-ess)构成,体现了艺术创作与性别身份的双重属性。
从艺术史维度分析,该职业最早可追溯至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艺术家Properzia de' Rossi(1490-1530)被记载为西方首位职业女雕刻家,其大理石浮雕《约瑟与波提乏之妻》现存于博洛尼亚圣彼得大教堂。中国近代则有王静远(1893-1983)作为首位留学法国的女雕塑家,其作品《孙中山像》现藏于南京中山陵管理处。
在专业领域划分中,女雕刻家的创作媒介包含:
根据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2024年行业报告,女性在雕塑领域的从业占比从20世纪初的不足5%提升至38.6%,但大型公共雕塑委托项目中女性艺术家中标率仍低于15%。这种职业发展现状促使哈佛大学艺术与建筑史系设立了专项研究基金,重点考察性别因素在立体艺术创作中的影响机制。
“女雕刻家”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含义,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进行解释:
指从事雕刻艺术创作的女性艺术家,通过雕刻手段赋予物质新的艺术形态()。英文对应词为“sculptress”,专指女性雕刻家()。其核心特征包括:
在米涅·渥特丝的侦探小说《女雕刻家》中,该词具有双重隐喻:
说明:职业定义综合了雕刻艺术的专业解释,文学含义则聚焦小说中的符号化运用。如需了解小说完整情节,可参考豆瓣图书页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