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 agricultural machanization
农业机械化(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指通过引入机械装备与技术替代传统人力与畜力,实现农业生产全流程的现代化改造。其核心要素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动力机械(如拖拉机、收割机)与配套农具的系统化应用;二是精准农业技术(GPS导航、无人机监测)的集成;三是管理体系的数字化升级。
根据中国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当前机械化率已突破72%,其中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7%以上(来源:农业农村部官网)。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显示,机械化可使粮食产量提升20-30%,同时降低15%的劳动力成本(来源:FAO 2022年度报告)。
关键技术突破体现在三大领域:
当前发展面临耕地细碎化与机型适配性的矛盾,约38%的丘陵地区仍依赖中小型机械(来源:国家统计局2024年农业普查)。未来趋势将聚焦新能源农机、农业机器人以及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作业系统。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生产经营条件,逐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生产工具变革
将传统手工工具、畜力农具转变为机械化设备(如拖拉机、收割机、排灌机等),实现从播种、灌溉到收割的全流程机械作业。
多领域覆盖
涵盖农、林、牧、渔等各部门,包括生产作业、产品加工运输、农业基础建设等环节的机械化。
系统性改变
涉及劳动者技能提升(如操作和维护机械)、生产工艺优化(如标准化生产)以及管理方式革新(如智能化监测)。
提升生产效率
通过替代人力和畜力,显著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推动农业现代化
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如精准农业技术应用)和规模化经营。
促进可持续发展
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增强抗灾能力(如机械化排灌),推动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
以中国为例,农业机械化面临山地多、平原少、小农经营规模小等制约,需通过技术创新和社会化服务(如农机租赁)逐步突破。全球范围内,机械化水平与经济效益、农业结构密切相关。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或农业技术推广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