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杆菌属英文解释翻译、拟杆菌属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Bacaeroides
分词翻译:
拟的英语翻译:
draft; draw up; imitate; plan
【医】 para-
杆菌属的英语翻译:
【医】 Bacillus; Bact.; Bacteridium; Bacterium
专业解析
拟杆菌属 (Bacteroides) 是细菌域中的一个重要属,属于拟杆菌门 (Bacteroidetes)、拟杆菌纲 (Bacteroidia)、拟杆菌目 (Bacteroidales)、拟杆菌科 (Bacteroidaceae)。其英文名称直接来源于拉丁学名 Bacteroides。
该属细菌的核心特征包括:
- 严格厌氧性: 拟杆菌属细菌是专性厌氧菌,意味着它们只能在无氧或极低氧浓度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氧气对其有毒性作用。这是其最重要的生理特性之一。
- 形态与染色:菌体呈杆状(这也是其属名的由来),无芽孢,多数无鞭毛(不运动),革兰氏染色呈阴性(G-)。
- 分布与丰度:拟杆菌属是人类和动物肠道微生物群中的优势菌属之一,尤其在结肠中含量极高。 研究表明,在健康成人的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主要是拟杆菌属)通常占据相当大的比例,是维持肠道稳态的关键成员。
- 代谢功能:它们具有强大的多糖降解能力,能够发酵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如膳食纤维、宿主粘液多糖),产生短链脂肪酸(如乙酸、丙酸)等代谢产物。这些产物不仅为宿主提供能量,也参与调节宿主免疫、维持肠道屏障功能等。
- 医学意义(双重性):
- 共生与有益作用:作为肠道核心共生菌,拟杆菌属在营养代谢、抵抗病原体定植(定植抗力)、免疫系统发育与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宿主健康至关重要。
- 机会致病性:当肠道屏障受损(如手术、创伤)或菌群失调时,某些拟杆菌属细菌(如脆弱拟杆菌 Bacteroides fragilis)可能成为机会性病原体,易位到肠道外部位(如腹腔、血液)引起脓肿、菌血症、腹膜炎等严重感染。 它们对多种抗生素具有天然或获得性耐药性,使得相关感染的治疗面临挑战。
总结来说,拟杆菌属是一类革兰氏阴性、专性厌氧、无芽孢的杆状细菌,是人类肠道微生物群的核心共生成员,在营养代谢和宿主健康中扮演关键角色,但也具备潜在的机会致病性。
参考资料来源:
- 美国微生物学会 (ASM) 微生物学入门资源 (提供基础分类与特性描述): https://asm.org/
- 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 (NCBI) - PubMed Central (PMC) (收录大量关于肠道菌群组成与功能的研究论文):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
- 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 关于厌氧菌感染的信息 (提供临床相关感染信息): https://www.cdc.gov/
-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等期刊 (发表关于拟杆菌属在健康和疾病中作用的前沿综述): https://www.nature.com/nrmicro/
网络扩展解释
拟杆菌属(Bacteroides)是一类革兰氏染色阴性、无芽孢、专性厌氧的杆状细菌,属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的拟杆菌纲(Bacteroidia)。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分类
-
分类地位
拟杆菌属隶属于拟杆菌门-拟杆菌纲-拟杆菌目-拟杆菌科。目前属内包含78个种和5个亚种,其中与人类密切相关的有10余种,如脆弱拟杆菌(B. fragilis)、产黑色素拟杆菌(B. melaninogenicus)、吉氏拟杆菌(B. distasonis)等。
-
别称
又称“类杆菌属”,因早期分类学争议而得名。
二、生物学性状
-
形态特征
- 菌体呈球杆状或短杆状,大小约(0.5~0.8)μm×(1.5~4.5)μm,可呈多形性(如丝状或螺旋状)。
- 无鞭毛,部分菌株可形成荚膜。
-
培养特性
- 专性厌氧:需在无氧环境中生长,胆汁和氯化血红素可促进其增殖。
- 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灰白色半透明菌落,产黑色素拟杆菌可产生黑色素菌落。
-
生化特性
- 分解葡萄糖、乳糖等碳水化合物,代谢产物包括琥珀酸、乙酸等有机酸。
- 硝酸盐还原和过氧化氢酶试验阴性。
三、致病性与临床意义
-
正常定植与条件致病性
拟杆菌属是人体肠道、口腔、生殖道等部位的正常菌群成员,数量远超大肠杆菌(约多100~1000倍)。当宿主免疫力下降或菌群失调时(如长期使用抗生素),可引起内源性感染。
-
主要致病种
- 脆弱拟杆菌:临床最常见的致病种,与阑尾炎、腹腔脓肿、败血症等感染相关,其内毒素和荚膜是主要毒力因子。
- 产黑色素拟杆菌:常见于口腔感染和牙周病,菌落呈黑色。
-
治疗与耐药性
对青霉素天然耐药,但对甲硝唑、克林霉素等敏感。
四、研究意义
拟杆菌属在肠道微生态平衡、营养代谢(如多糖分解)及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被视为益生菌研究的潜在对象。但其致病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
如需更完整的分类或临床数据,可参考微生物学权威教材或临床指南。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