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nickel
nickel
【化】 niccolous; nickelous
【医】 Ni; niccolum; nickel; wire
【经】 nickel
镍(Ni)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第28号过渡金属元素,其名称源于德语“Kupfernickel”,原意为“恶魔的铜”。以下从汉英词典角度解析其定义与权威信息:
1. 基本定义与词源
汉语中“镍”专指银白色金属元素,英文“Nickel”源自瑞典矿物学家Axel Fredrik Cronstedt 1754年发现的镍砷矿命名。在《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术语中,镍被定义为“原子序数28、原子量58.6934的d区金属”。
2. 化学与物理属性
镍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FCC),密度8.908 g/cm³,熔点1455°C,具有磁性延展性。根据《韦氏化学元素数据库》(WebElements),其电子构型为[Ar] 3d⁸4s²,标准电极电势-0.257 V。
3. 工业应用与数据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2024年报告显示,全球72%的镍用于不锈钢生产,14%用于电池合金(如锂镍锰钴氧化物),9%用于电镀防腐领域。其耐腐蚀性源自表面形成的氧化镍钝化膜。
4. 历史与命名考证
16世纪德国矿工误将含镍矿石视为无效铜矿,故称“Kupfernickel”(恶魔的铜)。1751年Cronstedt分离出金属镍,证实其为独立元素,《自然》期刊2019年矿物学史专刊收录该发现过程。
5. 汉英术语对比
汉语“镍”仅作元素名词,英语“nickel”兼具元素名与货币含义(如5美分硬币含25%镍)。《牛津英汉双解词典》标注该词在冶金学与货币学的双义项差异。
参考资料
镍(Ni)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一种金属元素,以下为详细解释:
镍的利用历史悠久:
如需更全面信息,可参考化学教材或地质矿产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