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septum Cloquet's; urorectal septa
尿直肠隔(Urorectal Septum)
尿直肠隔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关键结构,指分隔泄殖腔(Cloaca)为尿生殖窦(Urogenital Sinus)和直肠(Rectum)的矢状面组织隔膜。其形成始于胚胎第4-6周,由中胚层细胞向尾侧生长并融合而成,最终将泄殖腔分为前方的尿生殖窦(发育为膀胱、尿道等)和后方的直肠(发育为直肠及肛管上段)。
正常发育作用
尿直肠隔的完整分化确保泌尿系统与消化道的结构分离。若发育异常(如隔膜未完全融合),可导致:
分子调控机制
该过程受 SHH(Sonic Hedgehog)、BMP4(骨形态发生蛋白4)等信号通路调控。基因突变(如 HLXB9 基因)可能引发尿直肠隔发育缺陷,进而导致先天性畸形。
明确定义尿直肠隔为"分隔泄殖腔的冠状中胚层皱襞"(septum urorectale)。
强调其由泄殖腔褶(Cloacal folds)融合形成,是盆膈发育的基础结构。
相关胚胎模型显示尿直肠隔在妊娠第7周完成直肠与尿生殖道的分离。
来源说明:
- Terminologia Embryologica(国际解剖学术语委员会, 2020)
- Gray's Anatomy, 42nd Edition, Elsevier (2020)
-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LM) - Embryology Database
尿直肠隔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结构,其定义、形成及功能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1. 定义与位置
尿直肠隔是胚胎期由间充质细胞形成的冠状位分隔结构,位于后肠末端(直肠前身)与尿囊起始部之间。随着发育,它向尾侧延伸,最终将泄殖腔分隔为背侧的原始直肠和腹侧的尿生殖窦。
2. 胚胎学意义
3. 临床关联
尿直肠隔发育异常可能引发以下问题:
总结来看,尿直肠隔是胚胎期关键的分隔结构,其正常发育对消化与泌尿生殖系统的形态和功能至关重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