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endonuclease
inner; inside; within
【医】 end-; endo-; ento-; in-; intra-
anxious; be sure to; chip; chop; correspond to; cut; eager; knife; log; shear
shive; slice
【医】 cutting; incise
【化】 nuclease
【医】 nuclease; nucleicacidase; nucleinase
内切核酸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是分子生物学中用于特异性识别并切割DNA双链的酶类工具,主要分为I型、II型和III型三大类。该术语在汉英词典中对应"restriction endonuclease"或"restriction enzyme",特指细菌体内用于防御病毒入侵的天然防御系统组成部分。
从功能机制看,II型内切核酸酶应用最广泛,其作用特点包括:
权威文献记载,这类酶的发现源于1970年Smith和Wilcox在流感嗜血杆菌中的研究突破,相关技术为基因工程奠基,直接推动了重组DNA技术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中,内切核酸酶被广泛应用于:
根据《分子克隆实验指南》记载,常用内切酶如EcoRI、HindIII的识别位点已被系统编录,标准反应体系包含:1μg DNA、10单位酶、1×缓冲液,37℃孵育1小时。国际生物技术公司如NEB(New England Biolabs)定期更新酶切数据库,确保科研数据的准确性。
内切核酸酶(Endonuclease)是一类能够识别并切割核酸链内部磷酸二酯键的酶,广泛参与基因调控、DNA修复和病原体防御等生物学过程。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内切核酸酶通过水解核酸链内部的磷酸二酯键,将长链核酸切割成短片段。例如,限制性内切酶(如EcoRI)能识别特定DNA序列(如“GAATTC”),并在特定位置切割,产生粘性末端或平末端。非限制性内切酶则无序列特异性,随机切割核酸链。
与核酸外切酶不同,内切酶在核酸链内部切割,而外切酶从链的末端逐步降解(如Exo III从3'端水解)。
若需更详细的技术参数或酶分类列表,可参考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