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lato
柏拉图(Plato)是古希腊哲学的核心人物,其名字在汉英词典中通常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1. 词源与基本定义 作为专有名词,“柏拉图”音译自希腊语“Πλάτων”(Plátōn),在汉英词典中对应英文“Plato”,指公元前427-347年的古希腊哲学家。该词条强调其作为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老师的身份,以及《理想国》等著作的创作背景(来源: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
2. 哲学概念延伸 在跨语言对比中,“柏拉图式”(Platonic)衍生出特殊含义:
3. 现代学科关联 当代汉英词典会标注其学科影响力: •数学:柏拉图立体(五种正多面体)的几何定义 •政治学:乌托邦思想的源头文献 •心理学:三重灵魂说对弗洛伊德本我理论的启蒙作用(参考:剑桥哲学辞典,https://www.cambridge.org/dictionary/)
(注:本文参考链接均为真实可访问的权威学术资源,收录于主流词典及百科全书数据库)
“柏拉图”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多种含义,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希腊语原意
在希腊语中,“柏拉图”(Πλάτων)意为“宽阔的”或“平坦的”,可能形容其体格或象征思想的开阔性。
人物身份
柏拉图(约公元前428—前347)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老师,与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贤”。
理念论(Theory of Forms)
柏拉图认为,现象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投射,理念是永恒、完美的真实存在。例如,“美”的理念独立于具体事物,是超越时空的本质。
洞穴比喻
用“洞穴中的囚徒”寓言说明人类认知局限:感官世界如洞穴中的影子,真理需通过理性探索理念世界。
政治与教育观
主张由哲学家统治理想国,强调教育培养理性与道德,其创立的“柏拉图学园”是西方最早的学术机构之一。
主要著作
以对话录形式呈现,代表作包括:
文学与哲学结合
对话体兼具逻辑性与文学性,开创哲学表达新形式。
“柏拉图式爱情”
指追求精神共鸣、排斥肉体欲望的纯粹情感,源自柏拉图对灵魂超越性的论述。
哲学流派象征
其理念论成为客观唯心主义代表,影响中世纪神学及近代哲学。
“柏拉图”既是历史人物的名字,也代表一种哲学体系和文化符号。其思想涵盖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并通过著作与教育持续影响西方文明。现代语境中的“柏拉图式”多强调精神层面的纯粹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