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阿二氏杆菌英文解释翻译、摩-阿二氏杆菌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Morax-Axenfeld bacillus
分词翻译:
摩的英语翻译:
rub; scrape; stroke
阿的英语翻译:
【机】 ar-
二的英语翻译:
twin; two
【计】 binary-coded decimal; binary-coded decimal character code
binary-to-decimal conversion; binary-to-hexadecimal conversion
【医】 bi-; bis-; di-; duo-
氏的英语翻译:
family name; surname
杆菌的英语翻译:
bacili
【医】 bacilli; bacillo-; bacteria; rod bacteria
专业解析
"摩-阿二氏杆菌" (Mó-Ā èr shì gǎnjūn) 是一个微生物学,特别是医学微生物学和眼科学领域的专业术语。其对应的英文名称是Morax-Axenfeld bacillus。
以下是该术语的详细解释:
-
命名由来与历史背景:
- 该名称是为了纪念两位在发现和研究该细菌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眼科医生:瑞士的维克多·莫拉克斯 (Victor Morax) 和德国的特奥多尔·阿克森费尔德 (Theodor Axenfeld)。
- 莫拉克斯于1896年首次详细描述了这种与特定眼部感染相关的细菌。阿克森费尔德随后也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确认了其致病性。因此,该细菌被命名为“摩-阿二氏杆菌”或“Morax-Axenfeld bacillus”。
- 来源:标准微生物学史和医学文献记载(例如,医学微生物学教科书、眼科学文献)。
-
微生物学特征:
- 现代分类学名称:该细菌现在的正式学名是Moraxella lacunata(腔隙莫拉菌)。它属于莫拉菌属 (Moraxella)。
- 形态学:革兰氏阴性 (Gram-negative) 杆菌,通常成对或呈短链状排列。
- 培养特性:对营养要求较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初次分离常需在含有血清或血液的培养基(如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上培养。生长缓慢,菌落较小。
- 生化特性:氧化酶阳性,不发酵糖类。
- 来源:权威微生物学分类数据库和手册(如《伯氏系统细菌学手册》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以及临床微生物学标准操作规程。
-
临床意义与致病性:
- 主要致病部位:该菌是人类眼结膜囊的正常菌群之一,但在特定条件下可成为机会性病原体。
- 所致疾病:最常引起急性或慢性卡他性结膜炎,尤其是内眦部结膜炎(眼角部位的结膜发炎)。它产生的毒素能破坏角膜上皮,有时也可导致边缘性角膜溃疡。感染通常与不良卫生条件或局部免疫力下降有关。
- 传播: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的物品(如毛巾)传播。
- 治疗:通常对锌盐(如硫酸锌滴眼液)敏感,也可使用广谱抗生素滴眼液。
- 来源:眼科学教材(如《眼科学》)、临床感染病学指南(如《热病: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以及发表在权威医学期刊(如《Ophthalmology》、《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上的研究论文和综述。
-
现代名称的使用:
- 在当代医学和微生物学文献中,“摩-阿二氏杆菌”或“Morax-Axenfeld bacillus”主要作为一个历史名称或俗名出现。
- 标准的科学文献、实验室报告和临床诊断中,普遍使用其现代分类学名称Moraxella lacunata(腔隙莫拉菌)。
- 来源:国际微生物学会命名规则、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报告标准、最新的医学文献数据库(如PubMed索引的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摩-阿二氏杆菌”这一名称,目前未检索到明确的学术定义或相关资料。可能的原因包括:
-
名称准确性
该名称可能存在拼写误差或翻译偏差。细菌学名通常以拉丁化的双名法命名,例如“属名+种名”形式(如Escherichia coli)。建议核对原始文献中的拼写。
-
历史术语或旧称
部分细菌曾以发现者姓氏命名,但后来被重新分类。例如,原“摩拉克氏菌”(Moraxella)由Morax和Axenfeld发现,而“阿二氏”可能涉及其他研究者,但组合名称无明确记录。
-
研究方向建议
若涉及特定临床或研究案例,可提供更多上下文(如分离来源、病理特征等),或尝试查询相关菌属(如莫拉克斯氏菌属、不动杆菌属)的近似分类信息。
由于缺乏具体文献支持,建议通过微生物学数据库(如NCBI Taxonomy)或专业书籍进一步核实名称准确性。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