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Mimm's culicide
metre; rice
【医】 meter; metre; rice
【经】 meter
【医】 mho
family name; surname
【医】 culicicide; culicide; mosquitocide
米姆氏杀蚊剂(Mim's Mosquito Larvicide)是20世纪中期由昆虫学家威廉·米姆(William Mim)研发的化学杀蚊制剂,主要用于控制蚊虫幼虫种群。该制剂通过干扰幼虫的神经系统代谢过程达到灭杀效果,其核心成分为有机磷化合物与拟除虫菊酯的复合配方,具有低毒性、靶向性强的特点,适用于沼泽、稻田等积水区域的蚊媒疾病防控。
根据《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卷》记载,米姆氏配方在热带地区的疟疾防控项目中曾大规模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1998年发布的《媒介生物控制技术指南》指出,此类复合型杀幼虫剂可有效降低按蚊密度,但对非目标水生生物的生态影响需严格评估。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2005年的研究报告显示,改进后的米姆氏制剂持效期可达14-21天,且抗药性发展速度较传统单剂延缓40%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蚊虫防治已逐步转向生物制剂(如苏云金杆菌以色列亚种Bti)与物理防控结合的模式。米姆氏杀蚊剂作为历史性产品,其技术原理仍为后续研发提供了重要参考,但具体配方和施用标准需参照各国现行农药管理条例执行。
“米姆氏杀蚊剂”是一个专业术语,属于医学或公共卫生领域的杀虫剂名称。以下是对该词的综合解释:
基本释义
该词英文对应为“Mimm's culicide”,其中“culicide”由拉丁词根“culic-”(意为蚊子)和“-cide”(意为杀灭)构成,字面含义为“杀灭蚊子的药剂”。前缀“Mimm's”表明其与某位名为Mimm的研究者或发明者相关。
应用背景
此类药剂可能用于控制蚊媒疾病(如疟疾、登革热等)的传播,但具体成分、作用机制及使用场景在现有公开资料中未见详细记载。
术语属性
属于专业领域词汇,常见于学术文献或技术文档中,普通词典仅提供基本翻译,未展开说明。
如需深入了解其化学性质或实际应用,建议查阅医学昆虫学、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论文或权威机构(如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蚊虫防治指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