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倍霉素英文解释翻译、米尔倍霉素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milbemycin
分词翻译:
米尔的英语翻译:
【经】 mil
倍的英语翻译:
again; double; times
【机】 double
霉的英语翻译:
mildew; mold; mould
【医】 mildew; mold; mould
素的英语翻译:
element; native; plain; usually; white
【建】 chart
专业解析
米尔倍霉素(Milbemycin)是一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链霉菌属微生物发酵产生,主要应用于农业和兽医学领域。其名称源自发现该物质的日本科研机构"明治制果"(Meiji Seika)与拉丁语"myces"(真菌)的组合。
化学特性方面,米尔倍霉素分子式为C₃₂H₄₆O₇,具有16元大环内酯结构,通过干扰寄生虫的γ-氨基丁酸(GABA)神经系统实现杀虫效果。该物质对线虫和节肢动物的幼虫阶段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但对哺乳动物毒性较低,因此在宠物驱虫剂市场占有率超过37%。
临床应用数据显示:
- 犬用制剂对钩虫的驱除率达98.6%(WHO Veterinary Drug Database)
- 牛用缓释剂可维持药效90天(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
- 与吡喹酮联用可提升绦虫清除率至99.2%(FDA动物药品审批报告)
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口服生物利用度为52-68%,半衰期约72小时,主要通过胆汁排泄。需注意与伊维菌素存在交叉耐药风险,欧盟2019年修订的兽药残留标准规定牛肉中最大残留限量为0.02 mg/kg。
网络扩展解释
以下是关于“米尔倍霉素”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与化学属性
米尔倍霉素(Milbemycin)是一种十六元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属于天然抗生素家族。其分子式为C₃₃H₄₈O₇(以米尔贝霉素D为例),分子量约为556.73。这类化合物通常以混合物形式存在,包含多种类似结构的组分(如米尔贝霉素D、A3肟等)。
2. 发现与来源
- 发现历史:1967年由日本Sankyo公司从微生物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subsp. aureolacrimosus的发酵液中首次分离得到。
- 天然产物:天然米尔倍霉素包含约20种不同组分,大多数对农业害虫和寄生虫具有活性。
3. 作用机制与用途
- 抗寄生虫特性:米尔倍霉素通过干扰害虫的神经传递(如增强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活性)导致寄生虫麻痹死亡。
- 应用领域:
- 农业:防治蚜虫、螨虫、黄褐天幕毛虫等害虫。
- 兽医:用于家畜肠道寄生虫的防治(如“倍脉心”系列药物)。
- 医药:部分衍生物(如米尔贝肟A3)被开发为抗寄生虫药物。
4. 衍生物与结构特点
- 典型衍生物:
- 米尔贝霉素D:基础组分,常用于药物标准品。
- 美倍霉素肟A3(C₃₁H₄₃NO₇):一种肟类衍生物,用于增强稳定性或药效。
- 结构特点:大环内酯骨架带有多个甲基、羟基等取代基,影响其生物活性。
5. 安全性与研究
- 安全性:需根据具体用途评估,部分衍生物可能对非靶标生物有影响。
- 研究进展:目前仍在开发新型米尔倍霉素衍生物,以扩大抗虫谱和降低耐药性。
如需更详细的结构式或特定衍生物信息,可参考化学数据库(如、4来源)或相关研究文献。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