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density separation
密度分离法(Density Separation Method)是一种基于物质密度差异实现组分分离的物理技术。其英文对应术语包括"Density Gradient Separation"和"Density-Based Fractionation",常见于矿物加工、环境科学及材料研究领域。根据《环境分析技术手册》(John Wiley & Sons出版社,2019版),该技术通过控制介质密度,使密度不同的物质在重力或离心力作用下形成分层,例如利用溴化钠溶液分离土壤中的微塑料颗粒。
在工业应用中,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标准D6642-18详细规范了原油杂质密度分离检测流程,通过甲苯-乙醇梯度溶液实现沥青质与蜡质的定量分离。剑桥大学材料系2022年的实验研究表明,密度分离法对电子废弃物中贵金属的回收效率可达92%±3%,显著优于传统磁选技术。需要注意的是,此方法对粒径<50μm的颗粒分离效果会受布朗运动影响,需结合离心强化(参见《分离科学进展》期刊第47卷)。
密度分离法(Density Separation)是一种基于物质密度差异实现混合物分离的技术,常见于化学、生物学和材料科学领域。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基本原理
通过不同物质密度的差异,在特定介质或外力(如离心力)作用下,使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分层或聚集到不同区域。例如,在密度梯度离心法中,样品被置于惰性梯度介质(如蔗糖溶液)中,离心时颗粒会根据密度差异沉降到对应密度的介质层,形成分离区带。
主要方法分类
技术优势
局限性
应用场景:常用于细胞器分离(如线粒体、核糖体)、病毒纯化、纳米材料筛选等需要高精度分离的领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