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李司忒氏菌英文解释翻译、绵羊李司忒氏菌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Listerella ovis
分词翻译:
绵羊的英语翻译:
sheep
【医】 Ovis aries L.
李的英语翻译:
【医】 Prunus salicina Lindl; Prunus triflora Roxb.
司的英语翻译:
department; manage; take charge of
【经】 bureau
氏的英语翻译:
family name; surname
菌的英语翻译:
bacterium; fungus; mushroom
【医】 bacterio-
专业解析
绵羊李司忒氏菌(Listeria ivanovii)是李斯特菌属中的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最初由保加利亚微生物学家Ivan Ivanov于1952年在绵羊体内分离发现。该菌属于厚壁菌门,具有耐低温特性(可在4℃环境中存活),主要感染反刍动物如绵羊、牛等,偶见人类免疫缺陷宿主感染病例。
其致病机制与细胞侵袭蛋白Internalin B(InlB)相关,可通过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引发脑膜炎、流产及败血症。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动物感染死亡率可达30%,人类病例多与职业接触受污染动物制品有关。
命名源自:
- 属名Listeria纪念英国外科医生Joseph Lister(消毒术创始人)
- 种名ivanovii表彰发现者Ivan Ivanov的贡献
该分类信息已收录于《伯杰氏细菌学鉴定手册》(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第2版。
防控建议包括:
- 肉类加工人员穿戴防护装备
- 巴氏消毒乳制品
- 高危人群避免生食未灭菌乳制品
美国疾控中心(CDC)已将李斯特菌属列为食源性疾病重点监控对象。
网络扩展解释
绵羊李司忒氏菌(学名:Listeria monocytogenes)是一种革兰氏阳性杆菌,属于李斯特菌属,主要引起人畜共患病——李司忒菌病(李斯特菌病)。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病原学特征
- 生物学特性:该菌需氧或兼性厌氧,无芽孢,有鞭毛和动力,在血琼脂培养基上可产生β溶血环。
- 分类与命名:曾用名包括“绵羊李司忒氏菌”(Listerella ovis),现统一归为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根据抗原差异,可分为多个血清型,其中Ⅰa、Ⅰb和4b型对人类致病性较强。
2.感染机制与易感群体
- 致病性:该菌通过产生溶血性外毒素致病,并能在宿主细胞内寄生,依赖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清除。
- 易感人群:新生儿、孕妇、老年人及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染。孕妇感染可导致流产、早产或新生儿感染。
3.临床表现
- 人类感染:主要表现为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等,严重时可致死。
- 动物感染(绵羊):以脑炎型为主,症状包括转圈运动、面部麻痹;孕羊可能流产,羔羊可出现败血症。
4.传播途径
- 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胎盘或产道母婴传播,接触病畜的分泌物或皮肤直接感染。
5.防治与公共卫生意义
- 该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等抗生素敏感,但需注意免疫缺陷者的治疗难度。
- 食品安全中需警惕其污染(如乳制品、生肉),孕妇及高危人群应避免接触潜在传染源。
绵羊李司忒氏菌是李斯特菌病的主要病原体,兼具人畜共患特性。其命名曾存在变迁,现以“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为规范名称。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病例或流行病学数据,可参考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等权威来源。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