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质子平均结合能英文解释翻译、每质子平均结合能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binding energies per proton (b.e.p.p.)
分词翻译:
每的英语翻译:
each; every; often; per
【经】 per
质子的英语翻译:
proton
【化】 hydrion; merron; proton
【医】 proton; uron
平均的英语翻译:
average; counterpoise; equilibration; evenness
【医】 Av.; average
【经】 avg.
结合能的英语翻译:
【化】 binding energy; bound energy
【医】 binding energy
专业解析
在核物理学中,"每质子平均结合能"(Average Binding Energy per Proton)是一个描述原子核稳定性的重要参数。其核心定义和物理意义如下:
一、术语定义
每质子平均结合能指原子核的总结合能(将原子核拆解为自由质子和中子所需的最小能量)除以该原子核所含的质子数(即原子序数 Z)得到的平均值。公式表示为:
$$
E_{b,p} = frac{B}{Z}
$$
其中 ( B ) 为原子核总结合能,( Z ) 为质子数。
二、物理意义
-
稳定性表征
该数值越大,表明每个质子对核结合的贡献越强,原子核整体越稳定。例如,铁-56(⁵⁶Fe)的每质子平均结合能较高(约 8.8 MeV),因此成为自然界最稳定的核素之一 。
-
与比结合能的区别
区别于"比结合能"(结合能 per 核子,即 ( B/A ),A 为总核子数),"每质子平均结合能"聚焦质子对核结构的贡献,特别适用于分析质子数对核力平衡的影响 。
三、实际应用
在核反应研究中(如恒星核合成),该参数可预测质子参与反应的能量阈值。例如,氦(⁴He)的每质子平均结合能为 7.07 MeV,而铀-238(²³⁸U)仅 7.5 MeV,说明轻核聚变至中等质量核时释放能量更显著 。
权威参考来源:
- 卢鹤绂《原子核物理》(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章"原子核结合能"
- Krane, K. S. Introductory Nuclear Physics (Wiley), Section 3.3
- 维基百科"Binding energy"词条(核结合能计算部分)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结合能"的术语规范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每质子平均结合能”这一表述在物理学中并非标准术语,但可以结合相关概念进行解释。以下是详细说明:
1.基础概念
- 原子核的结合能:指将原子核内的所有核子(质子和中子)完全分开所需的能量,反映核子间结合的紧密程度。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 比结合能(平均结合能):定义为结合能与核子总数的比值(即总结合能除以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表示每个核子的平均结合强度。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2.“每质子平均结合能”的可能含义
- 若单独考虑质子的贡献,可理解为原子核中每个质子的平均结合能。但需注意:
- 核子结合能是质子和中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无法严格区分单个质子或中子的结合能。
- 质子间存在库仑斥力,当质子数增加时(如重核),斥力会削弱整体结合能,导致比结合能降低。
3.质子数对稳定性的影响
- 轻核(如氦、碳)比结合能较低,但随核子数增加,比结合能逐渐升高,到铁-56时达到峰值。
- 对于重核(如铀),质子数增多导致库仑斥力显著,需更多中子来增强核力以维持稳定性,这也是核裂变释放能量的原理。
4.总结
- 物理学中通常讨论比结合能(所有核子的平均值),而非单独针对质子的平均结合能。
- 质子数增加会通过库仑斥力降低比结合能,需通过增加中子数来平衡。
若需进一步了解核结合能曲线或具体元素的稳定性机制,可参考核物理教材或权威数据库。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