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Diplococcus coryzae
nose; bazoo; conk; neb
【医】 naso-; nasus; nose; rhin-; rhino-
catarrh
【医】 blennophlogisma; blennymenitis; catarrh; catarrhus; mucitis; mucositis
diplococcus
属革兰氏阴性双球菌(Gram-negative diplococci),现归类为布兰汉氏菌属(Branhamella)。
成对排列的球菌,无芽孢、无鞭毛,需氧生长,常见于人类上呼吸道黏膜。
通常定植于健康人群的鼻咽部(定植率约5%-10%),在免疫力低下时可引发:
90%以上菌株产β-内酰胺酶,对青霉素类抗生素天然耐药。
需通过细菌培养(如痰液/鼻咽拭子)及生化鉴定(氧化酶阳性、DNA酶试验阳性)与奈瑟菌属区分。
首选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二代头孢(如头孢呋辛)或大环内酯类。
"鼻粘膜炎双球菌"为早期中文文献用语,现国际通用名为Moraxella catarrhalis(卡他莫拉菌),反映其与莫拉克斯菌属的亲缘性。
来源:
注:因未搜索到可引用的公开网页链接,此处保留术语定义的核心学术依据。建议通过PubMed或临床微生物教材获取详细文献。
鼻粘膜炎双球菌(学名:Diplococcus coryzae)是一种细菌,属于双球菌属(Diplococcus),主要与鼻咽部感染相关。以下是综合解释:
基本特征
该菌呈双球状排列,无鞭毛和芽孢,常定植于健康人群的鼻咽部黏膜,属于条件致病菌。其分类存在争议,部分研究将其归入链球菌属,称为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致病性与症状
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能引发鼻粘膜炎(表现为鼻塞、分泌物增多等)、支气管炎,甚至肺炎或败血症。其产生的溶血毒素可能溶解红细胞,加重感染症状。
检测与治疗
诊断需通过鼻咽分泌物培养及生化分析。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并配合鼻腔清洁护理(如生理盐水冲洗)。
补充说明:该菌名称中的“鼻粘膜炎”直接关联其常见感染部位,但并非所有携带者都会发病,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