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莓样痣英文解释翻译、莓样痣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strawberry nevus

分词翻译:

莓的英语翻译:

berry

样的英语翻译:

appearance; kind; sample; shape
【医】 sample

痣的英语翻译:

beauty spot; mole
【医】 mole; mother's spot; naevus; nevi; nevus; spiloma; spilus

专业解析

莓样痣(Strawberry Nevus),医学名称为“婴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是一种常见的良性皮肤血管肿瘤,因外观类似草莓表面而得名。该术语在汉英医学词典中对应英文翻译为“Strawberry Nevus”或“Infantile Hemhengioma”。

临床特征

莓样痣表现为鲜红色或暗红色凸起斑块,触感柔软,边界清晰,多发生于头颈部(60%)和躯干(25%)。新生儿发病率约为4%-5%,女性患儿比例高于男性(3:1)。

病理发展

  1. 增生期:出生后2-8周快速生长,持续至6-12个月。
  2. 稳定期:1岁后生长速度减缓。
  3. 消退期:约50%病例在5岁前自发消退,90%在9岁前完全消退。

治疗指征

需干预的情况包括:病灶影响视力/呼吸、溃疡出血或并发感染。一线治疗方案为口服普萘洛尔(Propranolol),有效率超过90%。脉冲染料激光适用于浅表型病灶修复。

权威参考文献

  1. 国际皮肤科学会(IADVL)血管瘤诊疗指南
  2. 美国儿科学会(AAP)《儿童血管异常管理共识》
  3.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β受体阻滞剂治疗机制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莓样痣”,可能是指“草莓痣”(即草莓状血管瘤),属于一种良性血管性皮肤病变。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定义与特征

草莓痣是婴幼儿血管瘤的常见类型,由皮肤内血管异常增生形成,表现为红色或紫红色凸起斑块,表面呈颗粒状,类似草莓外观。多出现在婴儿头颈部、枕部,也可分布于躯干或四肢。

二、成因分析

  1.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类似病史者风险较高;
  2. 血管发育异常:胚胎期血管生成调控失衡导致;
  3. 激素影响:女性新生儿发病率更高,可能与雌激素水平相关;
  4. 外部刺激:局部炎症、日晒或内分泌失调可能诱发。

三、发展与治疗

四、与其他皮肤病的区别

需注意与雀斑样痣(色素性斑疹)、粉刺样痣(毛囊角化异常)等区分,建议通过皮肤科医生结合病理检查确诊。

若发现皮肤异常印记,尤其是快速增大或影响生理功能的情况,请及时就医评估。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