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dual-punched card; ducol-punched card
"每列多孔卡片"是数据处理领域的技术术语,指一种具有标准化孔位布局的编码介质。其核心特征在于卡片垂直方向(列)上设置多个可穿孔位点,用于存储或传输二进制数据。从汉英词典角度可拆解为:
每列(Per Column)
指卡片纵向划分的独立数据单元列,每列对应一个字符或指令。例如IBM 80列穿孔卡标准中,每张卡片被划分为80个垂直列用于字符编码。
多孔(Multi-Hole)
每列包含2-12个可穿孔位,通过不同孔位组合表示字符。例如Hollerith编码系统中,顶部的3个孔位(12、11、0)配合下方1-9孔位构成字母编码体系。
卡片(Card)
特指标准化硬纸卡片,常见规格为187.325mm×82.55mm,采用0.1mm厚的高强度纸张制成,符合ISO 1681:1973工业标准。
该技术起源于1890年美国人口普查使用的Hollerith穿孔卡系统,后被计算机领域沿用至20世纪70年代。现代工业控制系统中仍可见类似原理的穿孔卡应用于纺织机械的提花编程等场景。
“每列多孔卡片”是一个计算机领域的专业术语,主要用于描述早期数据处理系统中的穿孔卡片类型。以下是详细解释:
该术语对应的英文翻译为dual-punched card 或ducol-punched card,指一种每列包含多个穿孔的卡片。这种卡片通过不同位置的穿孔编码信息,用于数据存储或程序输入。
与其配套的“每列多孔卡片系统”(ducol-punched card system),是一种基于多孔卡片的数据处理方案,可能涉及卡片读取器、分类机等设备。
此类穿孔卡片技术是计算机发展初期的关键存储介质,后逐渐被磁带、磁盘等取代。多孔设计可能用于提高数据密度或支持更复杂的编码逻辑。
提示:由于该术语较为陈旧,现代技术文档中较少使用。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计算机历史资料或早期数据处理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