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personator
【法】 colour of title; false impersonation; false personation
person; this
"冒名者"在汉英词典中的核心定义为:指通过盗用他人身份或伪造资质进行欺诈行为的个体,英语对应词为"impostor"或"imposter"。该概念包含三个维度特征:
身份冒用性 通过非法手段使用他人姓名、证件或社会关系实施欺骗,常见于金融诈骗(如冒名贷款)、网络犯罪(如盗号行骗)等场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80条,伪造、变造、买卖身份证件罪最高可处三年有期徒刑。
资质伪造性 包含学历造假、职业资格冒领等行为,美国心理学会(APA)将其归类为"achievement-related deception"(成就相关欺骗)。剑桥大学2023年研究表明,全球约4.7%的求职者存在资质伪造行为。
心理双重性 在心理学范畴特指"冒名者综合征"(Impostor Syndrome),指个体持续否定自身成就,将成功归因于运气而非能力的心理现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临床心理学系研究显示,该现象在高知群体中发生率可达30%。
当前社会形态下,冒名者行为已衍生出数字变体,包括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生成虚假音视频、AI仿生对话等新型欺诈手段。国际刑警组织2024年全球安全报告指出,此类技术犯罪同比增长217%。
“冒名者”指假冒他人名义进行欺骗或非法活动的人。以下是详细解释:
冒名者通过盗用他人身份或名义实施行为,常见于欺诈、顶替等场景。其核心特征是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名义,可能涉及伪造文件、冒充身份等。例如,提到“impostor”即指冒名顶替者,常以虚假身份行骗。
需通过身份验证(如准考证贴照片,)、法律监管(如追究冒名出版责任,)等手段减少此类行为。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法律条文)、(英文释义)及(冒名行为分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