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cecal recess; recessus retrocaecalis
盲肠后隐窝(Retrocecal Recess)是人体腹膜腔内的解剖结构,位于盲肠后壁与腹后壁腹膜之间形成的潜在腔隙。该结构属于腹膜隐窝(peritoneal recesses)的一种,由胚胎发育过程中肠管旋转和腹膜皱襞融合不完全所形成。
在临床解剖学中,盲肠后隐窝的形态存在个体差异。约67%人群存在此结构,其深度可达2-5厘米,是阑尾炎时脓液积聚的潜在部位之一。该区域与右结肠旁沟相通,可能影响腹腔感染扩散路径。
权威医学文献中,Gray's Anatomy(第42版)将其定义为:"位于升结肠系膜与右侧壁腹膜之间的腹膜凹陷,前界为盲肠后动脉弓"(详见Elsevier医学数据库)。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解剖学术语库(Terminologia Anatomica)将其编码为A13.3.01.029,属于腹膜腔标准解剖结构分类体系。
该结构的临床重要性体现在影像学诊断中,CT扫描可见液体蓄积时呈三角形低密度影。外科手术中需注意避免损伤隐窝内的血管变异,文献记载约12%个体在此区域存在异常动脉分支。
盲肠后隐窝是位于盲肠后方与腹后壁之间的一个潜在腹膜间隙,其形成与胚胎发育异常相关。以下从定义、结构、临床意义等方面综合解释:
盲肠后隐窝(retrocecal recess)是胚胎时期中肠旋转异常导致的腹膜皱襞结构。正常情况下,盲肠在发育过程中应完全附着于右髂窝后腹壁,若旋转下降异常则会形成此隐窝。约10%的个体存在此结构,其大小和深度差异较大,部分可延伸至升结肠后方,甚至能容纳整个手指。
盲肠周围另有回盲上、下隐窝,但盲肠后隐窝位置更靠后,且与腹后壁直接相邻。
总结来看,盲肠后隐窝是胚胎发育异常的产物,其存在可能增加疝气风险,临床需关注其解剖变异及潜在并发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