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Macewen's osteotomy; supracondylar osteotomy
麦丘恩氏切骨术(McEwen Osteotomy)的汉英词典释义
中文术语:麦丘恩氏切骨术
英文术语:McEwen Osteotomy
医学定义:
麦丘恩氏切骨术是一种用于矫正下颌骨发育过度(下颌前突)或面部不对称的颌面外科手术。该术式由苏格兰外科医生Sir William McEwen 于19世纪末首创,通过在下颌骨特定部位(如下颌角或升支)进行精确截骨,调整骨骼位置并固定,以改善咬合功能及面部美观。
核心特点:
权威参考来源:
术语词源:
"McEwen" 源自发明者William McEwen(1848–1924),其首次将截骨术系统化应用于下颌畸形矫正;"切骨术"(Osteotomy)由希腊词根"osteon"(骨)和"tome"(切割)构成,直译为"骨切割手术"。
临床应用意义:
该术式奠定了现代正颌外科的基础,至今仍是矫正复杂颌骨畸形的核心术式之一,尤其适用于骨性Ⅲ类错颌畸形的功能性修复。
麦丘恩氏切骨术(Macewen's osteotomy)是骨科手术的一种,主要用于矫正下肢骨骼畸形。其核心信息如下:
基本定义
该手术对应的英文术语为supracondylar osteotomy(股骨髁上切骨术),名称来源于手术位置——股骨远端髁上区域。中文名“麦丘恩氏”则是根据外科医生威廉·麦丘恩(William Macewen)的姓氏音译而来。
临床用途
通过切除或调整股骨髁上部位的骨骼结构,矫正膝关节内翻(O型腿)或外翻(X型腿)等畸形,改善下肢力线异常,从而缓解关节炎疼痛并恢复关节功能。
术式特点
手术常采用楔形截骨法,结合内固定器械(如钢板、螺钉)保持骨骼稳定。现代骨科中该术式多用于儿童先天性畸形或成人退行性关节病变的早期干预。
关联术语说明
提到的“Macewen's osteotomy”与“supracondylar osteotomy”为同一术式,前者以手术发明者命名,后者以解剖位置命名。
如需更专业的解剖学细节或手术适应症,建议查阅骨科手术学专著或临床指南。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