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麦角性坏疽英文解释翻译、麦角性坏疽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ergot gangrene

分词翻译:

麦角的英语翻译:

ergot
【化】 ergot; ergota
【医】 clavus secalinus; ergot; ergota; rye smut; sclerotis; secale clavatum
secale coroutum; spurred rye

坏疽的英语翻译:

gangrene; mortification; necrosis
【医】 gangrene; gangrenosis; mortification; thanatosis

专业解析

麦角性坏疽(Ergot Gangrene)是一种由麦角生物碱中毒引起的严重血管收缩性疾病,属于麦角中毒(Ergotism)的并发症之一。以下是基于医学词典和文献的详细解释:


一、术语定义与病理机制

  1. 汉英对照

    • 中文:麦角性坏疽 (mài jiǎo xìng huài jū)
    • 英文:Ergot Gangrene
  2. 病理机制

    麦角生物碱(如麦角胺)通过过度激活肾上腺素能受体,引发外周血管持续性痉挛,导致组织缺血、缺氧。若缺血时间过长,组织发生不可逆坏死(坏疽),常见于四肢末端(如手指、脚趾)。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1. 典型症状

    • 早期:肢体麻木、苍白、剧痛(缺血性疼痛);
    • 进展期:皮肤发绀、温度降低,出现水疱或溃疡;
    • 坏疽期:组织变黑、干性坏死,可能继发感染。
  2. 诊断关键

    • 麦角制剂用药史(如过量使用含麦角胺的偏头痛药物);
    • 血管造影显示外周动脉节段性狭窄;
    • 排除动脉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

三、历史背景与医学意义

麦角中毒曾在中世纪欧洲大规模流行(称“圣安东尼之火”),因食用污染麦角菌的黑麦引起。现代病例多与药物滥用相关,但罕见。该病揭示了血管痉挛性疾病的病理模型,推动了血管舒张药物的研发。


参考文献

  1. 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 (32nd ed.). Elsevier. p. 660.
  2. Kumar, V., Abbas, A. K., & Aster, J. C. (2020). Robbins and Cotran Pathologic Basis of Disease (10th ed.). Elsevier. pp. 345-346.

重要提示:现代临床中麦角性坏疽已极少见,但需警惕含麦角衍生物药物的合理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麦角性坏疽(Ergot Gangrene)是一种因摄入含有麦角菌毒素的谷物而引起的血管收缩性疾病,属于麦角中毒(Ergotism)的临床表现之一。其核心机制和特征如下:

  1. 致病原因
    由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产生的生物碱(如麦角胺)引发。这些毒素会刺激血管平滑肌持续收缩,导致肢体末端缺血。

  2. 病理表现

    • 血管痉挛:四肢小动脉收缩,血流受阻。
    • 组织坏死:长期缺血导致皮肤发黑、溃烂,最终形成干性坏疽,常见于手指、脚趾等末梢部位。
  3. 历史背景
    该病在中世纪欧洲被称为“圣安东尼之火”,因食用污染黑麦面包导致大规模中毒事件。患者常因剧烈疼痛和坏疽而寻求修道院的治疗。

  4. 现代意义
    现今因粮食筛查严格,病例罕见,但麦角生物碱仍被用于药物开发(如治疗偏头痛的衍生物)。

参考资料扩展:麦角菌属于子囊菌门,其生命周期与宿主谷物密切相关,现代农业通过抗病品种和杀菌剂已有效控制其传播。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