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鞭草属英文解释翻译、马鞭草属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Verbena L.
分词翻译:
马鞭草的英语翻译:
【医】 herba verbenae
属的英语翻译:
belong to; category; dependents; genus; subordinate to
【医】 genera; genus; group; herd
专业解析
马鞭草属(学名:Verbena)是马鞭草科(Verbenaceae)下的一个属,包含约250余种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植物。该属植物广泛分布于全球温带至热带地区,尤以美洲种类最为丰富。其名称源于拉丁语“verbenae”,指古代宗教仪式中使用的神圣枝条。
核心特征与形态:
- 茎叶特征:茎常呈四棱形,叶对生,边缘多具锯齿或分裂,无托叶。
- 花序与花部:穗状或伞房状花序顶生;花小,两性,花冠筒状,顶端5裂,常呈蓝紫色、粉色或白色(如Verbena officinalis)。雄蕊4枚,二强。
- 果实:果实为蒴果,成熟时分裂为4个小坚果。
生态与分布:
马鞭草属植物适应性较强,常见于草地、路边及河岸。部分物种如Verbena bonariensis(柳叶马鞭草)因观赏价值被广泛引种栽培。中国原产约14种,如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分布于华东至西南地区。
药用与文化价值:
传统医学中,马鞭草(V. officinalis)全草入药,具清热解毒、活血散瘀之效,欧洲民间亦用于治疗发热与消化系统疾病。现代研究表明其含马鞭草苷(verbenalin)、挥发油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分类学参考:
属名Verbena由林奈于1753年在《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中正式确立。分子系统学研究支持其单系性,并与Glandularia等近缘属存在形态交叉。
权威参考文献: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第65(1)卷: 马鞭草科. 科学出版社, 1982.(在线阅读)
-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Verbena in Plants of the World Online. 链接
- USDA Plants Database. Verbena L. 链接
- The Plant List (2013). Verbena. 链接
- GBIF Secretariat. Verbena L. in GBIF Backbone Taxonomy. 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马鞭草属(学名:Verbena)是马鞭草科下的一个属,以下是关于该属的详细解释:
1.分类与分布
- 分类地位:属于马鞭草科(Verbenaceae),包含约250种植物,主产于热带美洲。中国境内自然分布的主要是马鞭草(V. officinalis),另有少量引入栽培种。
- 地理分布:原产欧洲,现广泛分布于全球温带至热带地区,我国华东、华南及西南地区多见。
2.形态特征
- 茎叶:茎直立,四棱形,表面有粗硬毛;叶对生,边缘具锯齿或羽状深裂,基部常呈楔形。
- 花序与花果:顶生或腋生穗状花序,花小且稀疏,花冠淡紫色至蓝色;果实为长圆形小坚果,成熟时裂为4瓣。
- 植株高度: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花果期6-10月。
3.生态与文化意义
- 生长习性:适应性强,常见于路边、山坡、溪边等贫瘠环境。
- 文化象征:在西方传说中,马鞭草被认为可驱邪避害,常用于制作护身符或驱赶吸血鬼。
- 药用价值:全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散瘀等功效,古籍《本草纲目》记载其因穗状花序形似马鞭而得名。
4.常见物种与别称
- 代表物种: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别称铁马鞭、龙芽草、退血草等。
- 观赏用途:花序美观,常被误认为薰衣草,用于园林景观或花海种植。
以上信息综合了植物学特征、分布及文化背景,如需更完整的分类数据或药用研究,可参考相关植物志或专业文献。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