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脓菌酸英文解释翻译、绿脓菌酸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pyocyanic acid
分词翻译:
绿脓的英语翻译:
【医】 green pus
菌的英语翻译:
bacterium; fungus; mushroom
【医】 bacterio-
酸的英语翻译:
acerbity; ache; acid; grieved; pedantic; sour; tartness
【化】 acid
【医】 acidum
专业解析
绿脓菌酸(Pyocyanin)是一种由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分泌的次级代谢产物,属于吩嗪类色素。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术语定义
- 中文名:绿脓菌酸(绿脓菌色素)
- 英文名:Pyocyanin
- 化学本质:蓝绿色吩嗪衍生物,化学式为 $ce{C13H10N2O}$,分子结构含三环芳香骨架,具有氧化还原活性。
二、生物合成与功能
- 合成途径
由铜绿假单胞菌通过吩嗪生物合成基因簇(如 phz 操纵子)产生,依赖前体分支酸(chorismic acid)。
- 生物学作用:
- 毒力因子:破坏宿主细胞线粒体功能,诱导活性氧(ROS)爆发,导致细胞凋亡。
- 信号分子:参与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调控细菌生物膜形成和毒力基因表达。
三、致病机制
- 氧化应激:通过氧化还原循环生成超氧自由基,损伤宿主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如中性粒细胞)。
- 抑制呼吸链:干扰真核细胞电子传递链,降低ATP合成效率。
四、研究意义
- 临床关联:与慢性肺部感染(如囊性纤维化、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理进程密切相关。
- 治疗靶点:针对其合成途径的抑制剂(如吩嗪类拮抗剂)是抗铜绿假单胞菌药物的研发方向。
权威参考文献来源:
- PubMed Central - Pyocyanin Biosynthesis(生物合成机制)
- ASM Journals - ROS Generation(氧化应激机制)
-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 Quorum Sensing(群体感应调控)
-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线粒体损伤)
- Clinical Microbiology Reviews - P. aeruginosa Pathogenesis(临床致病性)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绿脓菌酸”这一术语,目前公开可查的权威资料中未见明确定义。结合微生物学知识推测,可能与以下内容相关:
-
绿脓杆菌的代谢产物
绿脓杆菌(学名: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条件致病菌,常产生多种色素和代谢物,如:
- 绿脓菌素(Pyocyanin):蓝色吩嗪类毒素,具有氧化还原活性,参与细菌毒力;
- 绿脓荧光素(Pyoverdine):铁载体分子,帮助细菌摄取铁离子;
- 鼠李糖脂(Rhamnolipids):表面活性剂类物质,可破坏宿主细胞膜。
-
可能的术语混淆
“绿脓菌酸”可能是对上述某类代谢产物的非专业表述,或翻译差异导致的名称混淆。例如:
- 某些文献中可能将细菌分泌的有机酸(如酮戊二酸)笼统称为“菌酸”;
- 中文语境下“绿脓菌酸”或指代与绿脓杆菌感染相关的酸性病理产物。
-
建议进一步确认
若该术语来源于特定文献或专业领域,请提供更多上下文信息,以便更精准解释。常规情况下,推荐使用标准术语如“绿脓菌素”“铜绿假单胞菌代谢产物”等进行检索。
由于当前未检索到直接相关网页,以上分析基于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可能存在局限性。建议结合专业教材或科研文献进一步验证。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